走进欧洲学院“中国馆”
新华网布鲁塞尔2月16日电(记者孙奕)宁静的中世纪小城布鲁日位于比利时西北部,老城区的人口不到5万,世界知名学术机构欧洲学院即坐落于此。这里有中国在欧盟国家的第一个专门图书馆——欧洲学院“中国馆”,去年春天落成的这座馆藏过万、专注中国的图书馆已成为学院师生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甫一走进馆内,东方气息扑面而来。三匹白底布幔呈拱形并排高悬于馆内主墙,印在布幔上的金色“千字文”语句庄严大气。布幔下方悬挂刻有“中国馆”字样的标识牌,“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的对联居标识牌左右。放眼而望,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中国文化对读书、做人、明理的重视跃然而上。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馆”内一侧,挂有与墙同高的“中国梦”装饰布景,其中近两米高的“梦”字由数个“青花蓝”色的亭台楼阁等代表中国的图案以及欧盟、联合国等地区和国际组织图标组成。“梦”字旁列有欧盟成员国的中英文国名,象征中欧双方文明交流互鉴、合作互利共赢。
2014年3月28日,中方向欧洲学院捐建的“中国馆”正式揭牌。欧洲学院图书馆馆长兼“中国馆”馆长埃里克·德苏扎对记者说,“中国馆”是中方赠予欧洲学院的厚礼。中方捐助的万余册中外文图书和影音材料为欧洲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
德苏扎说,“中国馆”不光有图书借阅功能,更是不断更新、充满活力的机构。去年10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欧洲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将每年向“中国馆”赠书300本,院方可以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的书单进行选择,也可要求获取较难买到的图书。今后,“中国馆”还将进一步重视对馆舍的充分利用,通过承办公众活动,为欧中交流搭建平台。
他举例说,2月18日是中国的大年三十,欧洲学院欧中研究中心邀请了欧洲议会议员在“中国馆”就欧中关系发表演讲,届时校长约尔格·莫纳尔也会莅临,师生将用这种方式共庆中国传统佳节。
欧洲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一所为欧盟机构以及欧洲国家政府机构培养青年官员的高等院校,是全球最负盛名的专注欧洲事务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学术机构之一。
在欧洲学院就读的中国学生严少华介绍说,这里的学生入学前基本都具有名校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就业方向多是欧盟机构,因此一些学生对涉华事务比较感兴趣,也有一些了解。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欧洲学生对中国产生兴趣,甚至会自费去中国旅游和考察。
基于此,严少华在欧洲学院成立了学生组织“中国小组”。目前,中欧学生在小组框架下讨论“一带一路”,就“中欧价值是否不可兼容”议题进行辩论,还举办了观看中国电影、参访孔子学院等文化活动。
据介绍,欧洲学院设置为期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设立的学科涵盖欧洲政治、外交、经济、法律等领域。目前,该校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5名学生,教师200余名,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学院校长莫纳尔说,习近平主席去年访问欧洲学院时曾说,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莫纳尔认为,这体现了双方文化差异和共存的重要意义。由于有差异,彼此关系才得以在互相理解、互相接受的过程中丰富内涵、不断发展。
莫纳尔说,在课程设置上,学院会注重培养学生一种理念,即中国是欧盟的重要战略伙伴。此外,在欧中相关部门努力下,欧洲学院明年将把给予中国学生的奖学金名额从通常的年度2个增至6个。
“我希望欧中能向对方始终保持好奇,最大限度了解对方差异。‘中国馆’属于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在这样一个场所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探讨欧中发展前景,欧中人民的友谊与情感能够得到深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