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为何大走访,何为大走访?省委党校专家和10位书记的答案

03.03.2017  04:39

  

 

  交汇点讯    这两天,“大走访”常被江苏各级领导干部挂在嘴边,成为颇受关注的热词。这缘于最近江苏省委举办的第四期县委书记讲坛。
  讲坛的主题即是“大走访”。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如何强调“大走访”的意义?参与讲坛交流发言的10位县(市、区)委书记如何理解落实“大走访”?社会转型发展下的“大走访”被赋予了怎样的新使命?带着这些疑问,通过采访与梳理,我们再一次“走进”昨天的讲坛。
  昨天,江苏省委以“大走访”为主题,举办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

  2月28日,省委举办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交汇点记者朱江摄
  何为“大走访”?李强提到毛泽东的“调查研究”
  江苏为何此时提出“大走访”?究竟是什么内涵呢?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桑学成在今天的采访中解读表示,一方面“大走访”是“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一项好传统,另一方面,“大走访”是针对新时期,解决新问题而衍生的一种“新方法”。
  具体理解“大走访”,桑学成提到,主题讲坛上李强书记一开头就说到了毛泽东早期所做的“调查报告”,例如1927年毛泽东下乡考察农民运动,做出的湖南五县的调研等。这些调查研究,为当时党和红军了解农村和城镇的情况,研究革命斗争的突出问题,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反观当下提出的“大走访”,桑学成认为,新时期解决新问题,要求我们在继承”调查研究“的好传统时,也要思索“新方法”。“当下正处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强调创新、富民。”桑学成向交汇点记者解释,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如果不深入企业,就摸清不到转型过程中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而对于群众来说,虽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走向“富民”的路上,政府还需要密切了解群众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新需求,不俯身躬行、深入基层,就不能洞悉实情,就无法切实地排忧解难。
  李强在当天的讲坛中强调,大走访是服务群众、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
  桑学成认为,此次开展县委书记主题工作讲坛的意义,还在于促进各地形成“大走访”的长效机制。真正访起来,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走出一个大好局面来。
  10位县委书记打擂台“大走访”清单上都有啥?
  古人云“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说的就是要想解决问题,消化矛盾,就得走入基层,走进群众。当天的讲坛,采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省里设主会场,在各设区市和县(市、区)设分会场。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在主会场出席。
  这场以“大走访”为主题的讲坛上,10位县委书记轮番开讲,躬身潜行的“走访”之后,他们都有怎样的收获?都为当地老百姓、当地企业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他们的走访“清单”上都有哪些内容?交汇点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

  清单一:“人情开支”成负担走访后限制“人情”金额
  近期,针对坊间红白喜事的“人情”开支过大,甚至已经形成风气,成为了不少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央视新闻联播作了专题报道。类似的问题在江苏也不少见。此次讲坛上,徐州丰县县委书记王克华、南通市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就先后谈到了这一问题,并在走访过程中思考出了解决对策。
  徐州丰县县委书记王克华谈到,在“大走访”中发现,梁寨镇针对农村丧事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于是,从今年春节开始,引导百姓丧事从简,丧葬费用由原来的平均5万元下降到1万元左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通过走村串户和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初步达到了干部接地气、群众舒怨气、社会扬正气的良好效果。
  无独有偶,南通市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也在春节前的走访中发现了“人情太重,甚至成了不少百姓主要开支”的问题。陈晓东节前走访了磨头镇的一名尿毒症患者,令陈晓东惊讶的事,患者享受大病医疗后,能承受住医疗费用,却为人情开支愁苦。陈晓东又继续要求其他团队深入走访,发现这还是农村的一个普遍问题,当前农村大操大办陋习盛行,老百姓的“人情”开支几乎占了家庭日常开支的70%。
  针对这个问题,如皋当地进行了专题研究,江安镇周庄社区率先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红白喜事堂”,通过村规民约,明确了做事规模,限制了“人情”金额。此外,社区出资建设红白喜事堂,村民免费使用。据测算,此举每年每户可节省开支5000元左右,间接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以上。陈晓东说,减轻“人情”负担,又为富民增收打开了一扇窗。

  江阴市委书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
  清单二:围绕生态环境啃下“硬骨头”、盯上“最后一米”
  在老百姓心中,生活居住环境好了,幸福感才满当。交汇点记者发现,此次讲坛中不少县委书记将“大走访”的步子迈向生态环境,咬牙解决了当地环境顽疾。
  无锡市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提到,去年6月底7月初当地连降特大暴雨,不少地方被淹,江阴论坛、微信圈经常能看到群众“雨天看海”的调侃,群众时常抱怨:你们年年表态年年淹,责任推给老天爷。为了不让今年受淹的地方明年再淹,陈金虎说,江阴用2周时间对全市城乡所有易淹易涝点全面走访、排查摸底,整合排定了67项防汛应急工程,总投资超过11亿元。
  为让社会监督、自我加压,政府把每项工程的项目名称、实施范围、挂钩市领导、责任单位和开竣工时间,在《江阴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公布,倒逼所有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全面竣工。最后,只花了1个月时间,江阴就完成了过去要3个多月的审批手续。陈金虎感慨,“大走访”让他意识到,只要下定决心直面问题,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泰州市高港区委书记顾萍在城东社区走访时,远远看见一个老大爷,正站在冒着浓烟的垃圾池旁边发火,嗓门很大。上去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家就住在旁边,黑烟直往家里窜,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老大爷告诉顾萍,前几年搞村庄环境整治,老百姓很高兴,但是没想到,后来管护人员有时图省事,偷偷烧垃圾。顾萍说,她当时感到很诧异,高港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1%,作为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每个村还建立了8-15人的管护队伍。为什么投了这么多钱,配了这么多人,垃圾处理还不到位?
  目前,高港正在对已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进行梳理,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看看到底有多少还“在路上”,到底有多少卡在了“最后一米”,到底有多少是“虎头蛇尾”,确保落小落细落到位。顾萍在讲坛中谈到“大走访”的体会,“做好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一家一户地走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看似一个笨方法,但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也是我们党永远少不了的传家宝、好传统。”

  江苏常熟服装城荣升全球性贸易平台
  清单三:走访企业渡难关政府当“店小二”
  护航“两聚一高”,为转型期的企业破难题,就必须深入企业,才能洞悉企业的难点在哪?需要的服务在哪?此次讲坛中,交汇点记者发现不少打“创新”牌的区县将“大走访”的重点放在了创新主体-企业上。
  卡威集团是丹阳一家生产特种车辆和新能源车的整车企业,有技术有市场,就是缺资金,“抱着金娃娃找饭吃”。镇江市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提到,经过走访发现不少类似企业本身潜力很大,但面临资金紧张问题,于是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当好“店小二”,并引导企业转变理念,通过出让35%的股权,换来了京威股份10.5亿元的投入,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上市融资取得了新突破,去年花王股份在主板上市,今年3月17日新泉公司也即将敲响主板上市的锣声,还有一批企业在排队候审。陈可可说,丹阳将抓住当前IPO加速扩容的机遇,更大力度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打造资本市场的“丹阳板块”。
  为当地企业寻找创新转型突破口的还有常熟。苏州常熟市委书记王飏在讲坛中介绍,去年对全市1314家规上企业进行了走访。“常熟基础产业是纺织服装,年产服装6亿件,这几年因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实体企业盈利下降,如何转型升级?”王飏说,走访中,政府也在虚心学习,发现服装企业的“龙头”波司登集团,实行自动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30%,同时引进全球顶尖服装设计大师,与服装城共建江苏省服装设计共享平台,引领全市服装产业向时尚创意产业转型,这为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提供了鲜活样板。
  通过走访王飏感到,改造修复传统动能具有巨大潜力,于是出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4个政策文件,通过“八个一批”举措促进存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中业慧谷?淮安软件创意科技园项目规划图
  清单四:走访发掘特色产业引进帮扶重点项目
  通过“大走访”,有的区县找到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瞄准了创新发展的方向。
  扬州市宝应县委书记王炳松在讲坛中介绍,在走访中,宝应进一步聚焦重点、打造特色,突出输变电装备、光伏制造与应用两大主导产业,明确了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实行专业化推进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目前生态渔业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创建已通过国家技术评审,一批重大光伏制造项目落地。
  在走访中,宝应感到融资难、“两证”办理难是企业发展的两大“绊脚石”。为此,由县政府设立5亿元的成长性企业引导基金,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对企业“两证”办理难的问题,政府既严格把关,稳妥解决,目前219家企业已顺利拿到“两证”。
  对于淮安淮阴区来说,今年以来最大的喜事是淮安高新区被国务院授牌为国家级高新区,如何让国家级高新区更加“名副其实”?淮安市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在讲坛介绍说,淮阴全区开展了“百名公仆服务百户企业”活动,317名副科职以上干部结对317户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并明确要求挂钩干部每个星期要走访挂钩企业1次,每季度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个,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此外,刘泽宇还提到,淮阴所有重大项目全部挂钩到人,并明确提出一周一过堂、一月一会办的工作要求,通过对总投资150亿元的淮安德科码半导体项目的帮扶,塑造了优质的亲商环境,在2月3日全省领导大走访活动中,台湾客商主动承诺,正在与其他省份洽谈的2个投资超百亿元的12寸晶元项目将继续落户淮安高新区,连同总投资130亿元的江苏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项目,半导体产业将在今后3-5年成为淮阴新兴产业的代表。

  秦淮“十三五”83个棚改项目若完成,将惠及居民近1.5万户。
  清单五:走访困难群众“三进三帮”既有热度更具“温度”
  宿迁市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在走访中遇到两户家庭,一户是两位老人带着病残的儿子和上学的孙女,另一户家庭是病残的父亲、智障的母亲和上学的女儿。
  “尽管低保政策为他们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但是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动摇孩子求学的信心。”刘海红在讲坛中提到,针对低收入农户中因病、因学致贫占比高达42.8%的情况,宿豫区研究出台健康扶贫和扶贫助学工作方案,区财政每年拿出4300万元,用于5.48万低收入群体现有政策外的健康体检、医疗救助、扶贫助学,最大限度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曹路宝也在走访中关注到困难群体,例如去年,秦淮下大决心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用“民生工作站”作为有效宣传载体,坚持阳光透明征收,仅去年一年就完成182万平方米棚改任务,其中,朝天宫地区的范家塘地块作为南京主城区最大的棚改项目,涉及居民1940户。
  正如宿迁市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所言,大走访,访出了信任,访出了思路,帮出了成效,接下来,还将带着情怀、带着问题、带着责任继续前行,真进真帮,常帮长效,让“三进三帮”既有热度、更具“温度”。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