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太太成了“购物狂” 每月5万零用钱都不够花

11.11.2015  18:44

  【核心提示】

  中国江苏网11月11日讯 今天是“双11”,微博有个话题尤为热门。该微博称,有研究表明现如今“买买买”也是一种精神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5%,大学生、女性都是高危人群。

  昨天,记者从扬州五台山医院了解到,我市每年要接诊约十名“购物狂”患者。

  A

  全职太太成“购物狂

  每月5万零用钱都不够花

  29岁的小梅(化名)已结婚生子,丈夫是个私营业主,由于家境较为富裕,小梅婚后一直没有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空闲时,小梅喜欢逛街购物,作为消遣。可最近一段时间,丈夫王先生却发现小梅不太对劲。

  “她除了一天三餐在家,其余时间都在外面买东西。”王先生说,小梅是个追求品位的人,每次买回家的都是艺术品摆设、时尚服装、高跟鞋等。王先生说,女人爱逛街爱购物很能理解,但妻子的举动却让他很是疑惑。“买东西从不问价格,一次能买十几套相似的衣服回来,艺术品摆设也是好多件同时买,家里不缺,她还是不停地买。”关键是,王先生发现,小梅买回来的很多东西,她并没有穿或者用,大多闲置在家。

  以前,王先生每月给小梅1万元左右的零用钱,“现在她每天都在买买买,一个月给她5万,还是说不够用。

  B

  患有精神障碍

  或与其童年经历有关

  小梅如此疯狂购物,让家人尤为担心。在丈夫的建议下,小梅去了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理科门诊咨询。

  “我就是看到喜欢的东西控制不住,有强烈的想要买下来的欲望。”小梅说,特别是衣服鞋子,她不喜欢自己看中的款式穿在别人身上,“所以我每次就把喜欢的衣服相似款全部买下来。

  经过沟通,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理科专家周朝昀诊断,小梅这种“购物狂”的表现是因为患有冲动控制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

  “从心理学研究看,造成购物狂的因素是心灵空虚、内心孤独或是身心受损。”周朝昀说,这些人也分为两类,一类人“症状”不太严重,他们通过大量购物来填补内心空洞,但该行为通常是偶发的,即心理出现问题时才会用购物来宣泄;另一类人的“病情”则较严重,就像小梅这样的,其购物行为缘自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即非得通过物质上的满足,来填补受损的精神世界,并对疯狂购物存在心理依赖。

  经过初步治疗,周朝昀发现小梅形成这种精神障碍与其童年经历有关。“患者小时候父母外出做生意,就把她寄养在亲戚家,因为无法照顾小梅,父母会给她很多钱。在小梅不开心的时候,亲戚会告诉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着钱出去买点想要的。”就这样,小梅从小不成熟的性格带入成年,当她感到空虚时,就会依赖疯狂购物。

  C

  我市每年约10例

  “购物狂”也会成瘾

  “在扬州,‘购物狂’这类冲动控制障碍的病人不算太多,每年接诊10例左右。”周朝昀介绍,“购物狂”这类病通常起病于青年期,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呈慢性发作性病程。发作期与间歇期均不等,发作期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间歇期从几周到几年。

  周朝昀说,这类患者有与药物依赖极其相似的“成瘾感受”,患者自述其购物冲动是“闪电式”的,如同服用可卡因或尼古丁一样使人兴奋,尽管自己知道这种行为的不良后果,但为了减轻心理紧张仍无法抵御这种欲望。

  【两点追问】

  如何分辨?

  控制不住冲动,之后又自责

  双11已至,不少人都攒足劲准备“买买买”,那么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病态的“购物狂”呢?周朝昀说,人们常说“购物狂”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普通的正常人群。他们往往只是在一个购物季,集中买了比较多的东西而已。年末本来就是购物高峰期,此时商家往往又开始大促销,老百姓为了捡便宜货,多买点东西,无可厚非。在铺天盖地的打折信息当中,也有很多人一时把持不住,买了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商品,惹起了家庭矛盾。

  另一类,就是老百姓说的“购物狂”,医生称为“购物成瘾”,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这类人通常表现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购物冲动,买回来以后又陷入自责、内疚中。由于购物所花销的费用通常远远超出经济许可的范围,因此常会与家人起冲突,甚至引起抑郁症,导致自杀等行为。

  如何应对?

  慢慢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那么这两种“购物狂”人群该如何应对?专家建议,对于因为打折季才出手狂买的人群,最好由家人陪伴一起去购物。出发前,双方制定一个共同计划,在沟通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消费额度,购物过程中互相商量,促进彼此的情感交流,让购物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

  然而,对于“购物狂”患者,周朝昀给出两方面的建议:1.家人应该多从生活、工作、情感方面着手,包括一些过往的创伤,看看到底是什么让患者选择通过购物来缓解压力。讲大道理,甚至批评责怪,都不能解决问题。2.慢慢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购物狂”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帮助他(她)建立自信,而不是整天想着购物。

  -记者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