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两会(6):新增就业人口消化重“量”更须重“质”

28.01.2015  00:00

  中国江苏网1月27日讯(记者 韦轶婷孙江敏)今天上午,李学勇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2015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对此目标,江苏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在就业群体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记者了解到,2014年,江苏大学全日制毕业生超过万人,就业率达到98%以上,而研究生更是百分百就业。省政协委员、江苏大学副校长施卫东表示,仅就数字来看,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就业结构并不合理,人文社科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理工科毕业生。

  同时,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包括沪宁线周边、苏南地区等。“这样的就业现象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发达地区人才饱和,而急需人才的苏北地区以及县域经济区,却缺乏人才,‘引不来凤凰’。”施卫东说。

  “省政府是否可以给予相关补贴,鼓励学生到经济相对薄弱的区域就业。”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引导应届毕业生更加合理就业、择业,让新增就业人口的消化,不仅体现在“量”,更体现在“质”上。

  相比于苏南,地处苏北的宿迁在就业方面略显薄弱,省政协委员、宿迁市工商联副主席、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良也表示了担忧,“去年我们招了30多个大学生,不到半年都走光了。”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经济发达、平台广阔的苏南地区就业。而对于苏北的企业来说,一些具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返乡务工人员更受亲睐。

  王金良告诉记者,现在政府对于人才的扶持政策很多,但是只针对985和211的名牌大学生,其实,一些普通大学毕业生中不乏创新性人才。他希望政府可以给予这类人才三到五年的奖励,这样才不会造成人才流失,同时,也可以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