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级财政支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

21.05.2015  12:06

   省财政部署2015年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

  近日,省综改办、省农委联合召开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会议,部署2015年运行维护工作,各省辖市、部分县(市、区)财政、农办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2015年,我省进一步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政策实施范围,将尚未开展试点的县(市、区)全部纳入试点,在全省近1.8万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支持解决村内基础设施、活动场所的运行和维护问题。中央和省财政共下达资金8.64亿元,支持各地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主体责任,创新方式方法,根据苏南、苏中、苏北实际建立有效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

   苏州市启动2015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再上新台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需要。日前,苏州市启动2015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工作,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计划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编制示范村庄规划。依据《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要求编制村庄规划,指导各示范村庄建设项目有序实施。

  二是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从群众最关心、最亟需、受益最直接的村内道路、绿化、区域供水、污水处理、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设施配套和环境卫生整治入手,加强村庄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做到基础设施配套集约、齐全,公共服务设施适度、实用,满足村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升规划布点村庄人居环境水平。

  三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以农村产业发展为基础,确保示范村产业有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完善农田等基础设施,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休闲观光和农家乐等产业;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受益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四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保证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正常运行并有效发挥作用。

   灌南:整合资金农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

  灌南县从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通过四年来的整治,全县累计创成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47个,环境整治村880个;新建村庄道路36公里、垃圾箱(池)近4800个、公厕12个,新增村内绿化1.8万平方米,清除乱堆乱放11万处、乱搭乱建23万平方米、建筑物立面出新14万平方米。

  据悉,灌南县为了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多渠道整合、筹措资金,全县村庄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一是省村庄环境整治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村庄环境集中整治;二是县财政配套资金,弥补集中整治资金和长效管护资金的不足;三是环保部门环境整治拉网式整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污水处理、畜禽粪便的处理以及垃圾池清运车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四是农村公共服务运行资金和扶贫公益性岗位资金,建立长效管护队伍,发放管护人员工资,配备保洁工具、垃圾清运三轮车、垃圾清运费用等。各乡镇通过县领导挂钩、结对帮扶等措施,积极帮助重点村庄解决资金和技术困难。

   阜宁县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补助资金管理

  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及规范性,阜宁县从今年起执行《阜宁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对资金的筹措与拨付、管理与使用、监督与绩效评价作出明确规定。

  该县各镇(区、街道)财政所(局)明确专人按行政村分别建立台账,将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预算安排资金一并纳入专账、明确到村补助资金数额,确保用于村内公共服务项目运行维护,严禁平调和挪用。

  补助资金实行镇级财政报账制。常年管护人员劳务报酬按月正常发放,绩效考核报酬按季考核发放,所需资金全部通过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系统打卡发放到人。其余运行维护资金由该县财政局按季下拨到各镇(区、街道)财政专户。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零星支出,依据年度支出预算,凭有效票据经村民主理财小组理财、村主要负责人审批、镇(区、街道)农经部门审核后,到镇(区、街道)财政所(局)报账。

  该县财政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联合县委农工办、住建局、城管局、水务局等部门对镇(区、街道)年度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分配补助资金的参考因素。

  补助资金的按排使用情况要接受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的审计与监督,确保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保障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