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心结”该如何解

26.05.2015  10:47

  昨天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请看记者探访——

  新华报业网讯 25日是今年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象牙塔”里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如何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向人生的新旅程,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最近临近毕业,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往往出现井喷。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年龄分化,低年级学生更易被外界坏境问题困扰,对新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障碍、学习压力过大等;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则更关注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王世伟说。

  记者从江苏多所高校调查了解到,尽管现在很多高校都有固定的心理辅导中心,有专职老师和设备,但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仍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不愿主动登门,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配备不足,难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也在一定程度让部分大学生心中的“烦恼”难以第一时间被发现。

  南京审计学院心理咨询老师蔡远说,南京审计学院有7名专职教师,师生比为1:2000,跟大多数学校1:8000甚至1:10000相比,已属于第一梯队,“但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蔡远说,心理咨询需要跟踪辅导,有可能到第五次、第六次对方才会对你讲真话,“真正危险人群,可能却根本不会走进咨询室,如何发现这些隐藏的人群,是高校最头疼的地方。

  “我们对苏南某高校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调查,每年新生当中都约有100人左右不愿意来进行入校心理健康情况的普查,几次补测都不愿意参加。不排除这些学生的确有事不能参加,但我们认为更多的可能是在上大学以前已经出现心理健康疾病。”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静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教育过程中,一直是按照自愿原则来进行操作,“一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来约谈了一次以后,老推说自己没有时间,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相对于中学,大学环境比较自由宽松,任课老师和班级辅导员很难做到“定点关注,对症下药”。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孙笑逸说,她觉得自己在疏导学生心理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辅导员一个人要带三四个班级,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深度关注,只能选几个‘重点对象’。更何况,同学们即使心理存在问题,基本上也不会主动跟辅导员说。

  “我们特地进行了开学心理筛查、宿舍守望相助、辅导员联系等方法,就是为了找到一些隐藏得很深的心理疾患人群。”尽管如此,蔡远也很无奈,有些心理问题,甚至在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上就已经埋下种子,等走进大学时每个人在心智上已经接近“成品”,很多问题已经固化。“在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过早承载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中学只负责应试,不少学生已将好成绩当作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到了大学,一旦在学业上遇到挫折,自我价值感丧失了,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为了防患于未然,目前省内部分学校不得不选择让学生之间互相“关爱”,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宿舍。邵文雅是江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也是所在宿舍的寝室长。“舍友去哪了”“同学心情怎么样”是小邵日常关注的焦点。作为寝室长的她接受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集中培训,兼职当上了心理信息员。“宿舍是大学生的家,学生在宿舍里处于最放松的状态,最容易暴露也最容易发现心理问题。寝室长作为心理信息员,发现苗头、及时传递信息,将有效防范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江苏大学学工处副处长沈晨说。

  更多的教育人士则呼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面密切配合,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苏大教育学者叶冰说,学生培育健康的心理状况,需要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如果整个社会都崇尚金钱和权力,大学生心理也很难不被这种社会的功利裹挟捆绑。

  本报记者 杨频萍 王拓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