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谷里街道主攻现代农业放大生态经济效应

02.02.2015  11:49
        作为现代农业主导型街道,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契机,不断提升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的品质,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放大生态经济的富民效应。据了解,2014年,该街道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64.4万人,旅游收入约35.87亿元。
        紧扣国家耕地红线保护政策和国务院最新土地流转政策,谷里街道加快土地整治“化散为整”。去年,该街道共完成10010亩的土地综合整治任务,并根据“农业1115规划”要求,落实高标准良田3000亩,高效养殖200亩,经济林果2000亩,标准化菜地4000亩。“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用地结构布局,破解用地难题。”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土地“化散为整”,“金种子”也慕名而来,经过严格筛选,目前谷里已与标优美生态工程、天盛控股集团、江苏新润农业科技3家农业企业达成合作,将发展精品花卉、高档水果、特色苗木等项目,并成立了2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去年,“世界农业文化科技园”项目签约启动,街道正与深圳大生农业集团联手打造全市最大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在积极开展农业产学研合作的同时,谷里还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农业项目提档升级,目前建成钢架大棚5500亩,玻璃温室25000平方米,玻璃育苗中心2500平方米,国家级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完成主体建设。
        牛首山脚下的世外村庄,紫色花海畔的农家小院,阡陌纵横的现代农业园区……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谷里街道独特的资源禀赋,街道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间寻找平衡点,严守耕地“红线”,积极提升世凹桃源、大塘金等“金花村”品牌和服务,并启动了公塘头、西湖、王家等一批示范村建设,推动一产与三产互动发展。“村里的风景好,现在进村的路修好了,荒地也种上了果树,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实在忙不过来,就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媳妇都叫回来帮忙。”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居民王永珍说,以前家里务农为生,经济情况并不太好,现在办起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张洁 尹兴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