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甘当人民调解的“老黄牛”——记宜兴市新庄街道司法所所长蒋德明

11.12.2015  13:35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本报记者  施为飞

  清亮温馨的景色,椭圆形调解桌上,摆放着各种浅色的鲜花,墙上“敬畏法律、崇尚和谐”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走进宜兴市新庄街道司法所“温馨调解室”,心情释然,几分惬意涌上心头。

  “这个透着温馨和谐氛围的调解室,是街道司法所所长蒋德明创立的。在新庄,可别小觑了老蒋‘温馨调解室’的作用,只要进他的调解室,很难见到激烈的争吵,矛盾双方在这里心平气和解决纷争。”新庄街道政法委书记任飞介绍,人们往往将吃苦耐劳和默默奉献比作“老黄牛”精神,蒋德明便是司法所里的那头“老黄牛”。近30年来,他辛勤耕耘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第一线,从无怨言,被当地群众誉为调解战线的“老黄牛”。

  30年在人民调解岗位上从未挪“

  “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在人民调解战线为民奉献30年无怨无悔,甘当人民调解的老黄牛?

  今年50岁的蒋德明,出生在山区贫苦家庭,3岁丧父,靠母亲所在的党组织和群众捐助学费上了大学。自身成长的背景,让他始终怀着一份报恩的心。

  1986年,蒋德明从省司法学校毕业后,担任镇司法助理员,首次接触“人民调解”。他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从一个血气方刚的“愣头青”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老头子”。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蒋德明每年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购买法律书籍,家中藏有涉及法律、哲学、诗词等方面书籍1000多册。为“嚼烂”这些专业书,他经常挑灯夜读。由于浸染法律多年,他也成为乡村田间地头的“土律师”,特别是对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了如指掌。

  “谢谢蒋所长,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对您的感谢!”12月1日,周某拿着女儿的赔偿款激动不已地说。周某是低保户家庭,不久前,他女儿被张某驾驶的电瓶车撞伤,当时双方没有报警,此事未得到解决,张某又无法找到。周某寻求司法所调解。蒋德明立即受理他的申请,到张某户籍地查找,村上人告知张某两年前卖了房子,不住村上。有人告诉他,张某可能住东山二村小区。

  蒋德明到房管所查询,没有张某产权登记。到开发公司查档,资料不全,也没找到。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但蒋德明没有放弃,他利用下班时间,到东山二村打听,并寻找电表上的名字,5个晚上,先后找了近一百多家住户。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蒋德明敲开张某家门时,张某大吃一惊,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他住在这里,他被蒋德明的执著所感动。通过协调,双方以63000元一次性了结纠纷。

  30年来,蒋德明一直恪守“一心为百姓解忧难”的工作准则,先后调解近2000件各类民商纠纷,调解率、成功率、履行率均在98%以上,他起草的调解文书,没有一件被法院撤销。

  “五心服务”矛盾调解手到擒来

  常怀一颗悲悯之心,用情理法调解矛盾。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蒋德明摸索出了“接待群众有热心,说服教育有耐心,排忧解难有诚心,平息纠纷有恒心,评判是非有公心”的“五心服务”调解法。

  “具备‘五心’的最高境界是长者之慧,医者之心,法者之言,儒者之悲。传递的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蒋德明认为,调解员要有长者的慈祥智慧,医者的鼓励慰藉,法者的内敛善言,儒者的涵蕴悲悯。

  去年底,贵州籍少年陈某、罗某等5人一起喝酒,酒酣时罗某和衣跳入河中,陈某也跟着跳下,不一会罗某爬上岸,陈某却不见踪影,过了5天,河边发现陈某尸体,经公安机关调查和法医鉴定,陈某系溺水身亡。陈某的父亲得到消息,变卖了家中稻谷,凑了车费赶到宜兴新庄司法所咨询。

  蒋德明看到身体残疾的陈父,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调阅公安机关有关笔录材料,经分析认为陈某溺水身亡,无责任人,无受益人,即没有赔偿主体。但为了及早解决陈父护子回乡的愿望,蒋德明派人找到先跳入河中的罗某家,罗某没工作,没收入,经做思想工作,罗某借了1000元钱准备交给陈父,但解决不了陈父的困难。蒋德明便发动司法所人员捐款,并与爱心企业联系,筹到了4300元。当蒋德明将5300元钱交到陈父手中时,陈父深受感动,把儿子的骨灰带回了家乡。

  “调解员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情开导,附之以法,纷争就能解。”这是蒋德明常说的一句话。在基层接触群众30年,蒋德明与群众建立了最朴实、最真挚的感情。正是有了这样的情结,在工作中,他对待群众一直保持着满腔的热忱和至诚。

  柔性化调解模式合理解决群众诉求

  “调解是门细活,不要怕麻烦。要带着感情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细心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仔细观察当事人的言谈举止,诚心赢得当事人信任,以责任心对待调解。柔性化调解方法掌握了,促使当事人实现双赢就不难。”蒋德明说着自己的感受。

  新庄街道位于宜兴市东部。东濒太湖,南靠大浦镇,西临宜城镇,北接周铁镇,是著名的灯具产业基地。流动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口也多,而且由于地处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2014年初,某灯具公司两股东因利益分配发生矛盾,两方意见悬殊,未能调和。企业停产,职工放假,双方都已聘请律师准备上法院,公司进入解散程序。

  “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却拿不到应得的工资,我们该怎么办?”情绪激动的职工代表在司法所调解室质问道。

  面对这样的纠纷,蒋德明完全可以告诉员工等待法院对企业清算后,再支付工资也不会有意见。但本着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他立即召集股东坐下来调解。股东提出企业要评估、拍卖、清算。蒋德明认为这样做,时间长,不利恢复生产,员工工资也得不到解决。他建议双方不结账,不评估,股东内部竞价,以报价高者取得企业产权,另一方完全退出。陷入僵局的调解出现了一线转机,双方听取他的调解方案,最后一方股东以90万元收购。经回访,该企业现在经营状况良好,工人安心上班。企业主说,如果没有蒋所长主动介入,双方估计还在走清算程序。

  “蒋所长为人真诚,思维开阔,在处理纠纷时,总是引经据典,语言生动,常常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群众所接受。”蒋德明的同事张伟明这样评价,他对辖区地域状况、风土人情和社情民意均了如指掌,是街道公认的“活百度”,许多疑难矛盾纠纷案件调解均有老蒋的功劳。

  “不求人生惊天动地,只求人民群众满意。”30年来,蒋德明报答党恩、为民排忧,以“老黄牛”精神认真履行着人民调解员的职业使命。正是因为这种对人民调解事业永不懈怠、对人民群众充满热情的工作理念,他先后被评为宜兴十佳优秀调解员、无锡市调解能手、无锡市十佳法律援助先锋、市优秀公务员、省防激化先进个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