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绿”,传递经济转型鲜明导向

17.04.2015  10:16

  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四调”变“五调

  新华报业网讯 “经过5-10年努力,使江苏制造业发展在‘中国制造’中走在前列,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实现这个目标,要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总体要求,做好‘加减乘除’法。”14日,全省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上,省领导作出了这样的部署。

  记者注意到,以往谈到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均是围绕“高轻优强”,此次增加了“绿”。权威人士透露,这是“调绿”首次与“调高、调轻、调优、调强”并列,出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式文件上——“四调”变“五调”,有何深意?

  呼应“绿色化”,

  “调绿”成转型新指针

  昨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五调”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是在本月初,当时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泰州、扬州调研。他指出,“要充分发挥江苏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机遇,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思路,在新常态下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长期以来,江苏一直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工作重点。经过“十五”“十一五”发展,“高轻优强”的调整思路越来越清晰,“十二五”提出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特别是2011年省委部署“八项工程”以来,转型升级作为“一号工程”加速推进,成效明显。

  增加“调绿”,是对中央最新精神的及时贯彻落实,也契合了江苏当前的发展实际。今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这是首次提出“绿色化”,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凸显了重要性。

  此次全省会议上,省领导分析了新常态下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5个新特点,其中一点就是“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迫使市场主体追求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

  “五位一体”聚焦转型,

  传递鲜明价值导向

  “绿色化”的内涵是什么?专家指出,首先是生产方式——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其次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还是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高轻优强绿’是‘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认为,在当前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强调“调绿”的发展导向十分及时,是对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