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课堂教学观察”南京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21.12.2015  17:00

 

课堂观察是当今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观察课堂、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课堂教学观察”的校本研修既能强化学科团队建设,又能促进教师自觉反思课堂,优化教学行为,增进主动发展意识。为了持续加强南京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观察的了解和研究,2015年12月17日—18日,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联合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教育观察》编辑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共同在浦口区城东小学举办了第三届“课堂教学观察”南京交流研讨会。市教育局高师处陈向京处长、浦口区教育局宋仁荣局长、余荣国书记,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谷力主任、黄银美书记,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梁艺总编,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徐文彬教授、黄伟教授,南京晓庄学院王立春副教授,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狄昌龙校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南京市各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学科教师共近300多人参加了本次交流研讨活动。开幕式由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谷力主任主持。

第一天上午安排的是专家报告会。会议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作“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专题报告,王陆教授以新课改的“三转五让”要求(三转:被动听课转主动参与,注入教学转启发教学,知识传授转知能并重;五让:让老师学会观察、思考、表述、动手、结论)以及当前新课改的现状作为引言,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怎么做?”在讲座过程中,王陆教授用生动的实验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分析为在场的老师们详细解释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可促使我们发现新事物、推出新理论、提出新观点。她认为,过去的课堂观察为中医式的诊断,而大数据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西医式的检查,更科学和理性,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把这两种课堂观察方法有机结合,就能获得更加科学、更为全面的效果。接着,王陆教授用自己的项目案例——COP项目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用李梅、邢晓燕、黄从俊等老师的成长故事讲述了课堂观察技术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促进。最后,王陆教授强调,“老师如何学习会反映在教学上”,课堂是老师学习的强大情境,课堂观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接着,由南京芒冠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了“云笔记系统”课堂教学观察软件的使用,该软件可以安装到安卓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上,教师利用它即可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听课笔记的记录,可以拍照、摄像、记录文字,随意圈画,还可以用于团队成员间协作记录,软件提供了五种通用课堂观察量表可供选择,记录完成数据可以进行汇总和分析,最终还可以将笔记内容上传到云服务器上进行分享和保存。该软件由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联合南京芒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无偿供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免费使用。

下午和第二天的活动是基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倡导的“一课三上”的教研理念,借助“云笔记系统”课堂教学观察软件,围绕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小学英语三个学科展开,分别在三个场所进行集中研讨与交流。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在小学语文会场作“课堂互动的几个层级”专题讲座,接着由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徐静老师展示观察五年级小学语文课《黄鹤楼送别》;南京师范大学徐文彬教授在小学数学会场作“课堂观察:课堂外的功夫”专题讲座,然后由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赵瑞生老师展示三年级小学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南京晓庄学院王立春副教授在小学英语会场作“基于标准以学定教同伴互助——课堂观察术之漫谈”专题讲座,接着由扬州市仪征实验小学段山青老师展示三年级小学英语课《Unit 8 Dolls(第一课时)》。三位教授围绕课堂观察在各自学科中的如何应用进行了解读。现场展示的三节课都有课堂观察团队进行观察记录,课后,专家和观察团队的成员们对该节课进行现场分析和点评。经过专家和团队成员的指导后,三位授课教师将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调整,并在第二天上午重新再上一次,再重新经历一次观察团队的分析和专家的指导。通过三节小学“家常课”的展示与研究让与会教师深刻体会到“一课三上”式的校本研修对教师教学基本素养的提升带来的作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云笔记系统”课堂教学观察软件的使用,也使得课堂观察内容的记录更加的丰富、全面、翔实,团队成员间的配合也更加紧密,观察统计与反馈更为高效,让与会教师受益匪浅。希望能有更的学校和教研团队能借助课堂教学观察软件来开展课堂观察的研究,通过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