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生活的福

23.01.2015  14:02
 

资料图片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且富足的时代,只要愿意读书,就不会缺少读书的资源、条件和机会。

      读书是个人的事。对个人来说,读书可以是有用的,也可以是有趣的。读书有用,是以读书为手段,或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取某种文凭和资格;或是为了掌握某种知识或方法,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这些都是读书的用处。读书有趣,则纯粹以读书为目的,专注于读书过程所蕴含的启智求真之“乐”、怡然自得之“趣”,不在乎读书能带来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真正的读书人,更在意读书的“趣”,而不是“用”。爱读书的人,心底大概都会有一点小小的优越感,觉得读书是一件相对比较“有品位”的爱好,或者说是一种“雅趣”。生活中再也没有比读书更好的享受了。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对我来说,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虽然没有体会到古人所说“三日不读书,则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的境界,但是也到了“一日不读书,则心里无着落”的状态。如果一天之中,没有安静地读书,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不舒服。睡觉前不翻几页书,是无法入眠的。是啊,如果没有书,该用什么方法安顿自己的心呢?

      读书,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生活,更安定地面对生活。爱读书的人,只要能自由读书,就会感到精神上极大的满足和自得。我对生活的要求,无非是在温饱之外有能力买自己喜欢的书,有一间安静的书房,每天能有一段不受打扰的阅读时光。私心以为,这已经是自己最满意的生活。读书,使我成为一个在生活态度上相对比较“保守”的人,对生活中的其他物质的“好处”看得很淡。我所说的“保守”,并非不思进取,并不意味着淡化了人生应尽的各种责任。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一定是个真正爱生活并且有责任感的人。我可以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倾情尽心地陪妻伴子,这些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读书的时候,才是我作为独立的精神个体面对世界与古往今来的贤人智者对话,与自我对话的自由时刻。

      网络时代的各种媒体,每天都把许多碎片化的信息送到我们的眼前,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涂抹着我们的历史和现实,呈现着一个众声喧哗、色彩庞杂的世界。一个人面对这样的世界,如果没有坚强的精神定力,就很容易头晕目眩,失去方向感和判断力,失去耐心和信心。精神定力从哪里来?我的体会是,从读书中来。读书多了,自然会在比较和思考中,形成对世界、对历史的系统理解和稳定认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情、包容和信念。读书多了,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培植起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进行辨别,不为人言所惑,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合理的解释,对人对事保持一份温情的理性和热烈的冷静。

      爱读书,所以就喜欢买书,喜欢用书装点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喜欢一睁眼就看到漂漂亮亮的书,喜欢一伸手就能摸到结结实实的书。现在流行电子书了,可是我不喜欢,总觉得那不是真正的书。喜欢买书,所以就喜欢逛书店,喜欢那种满墙满架的图书营造的氛围,安静、浩瀚、深邃。逛书店不能白逛,总要买几本书回家,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书店。爱书人,怎么能不爱书店呢?如今,我家里近万册书占据了客厅、卧室的几面墙,也算圆了小时候渴望读书的梦。有人问,这些书读得完吗?读这些书,有什么用?我想,读书本身就是生活的福,书是读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