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读书人”,打飞的去法国“以书会友”

21.05.2015  11:15

  “行脚”3.6万多公里,尼斯市“父母官”为中国“读书人”题词

  张建波

  法国尼斯市常务副市长Rudy Salles(鲁迪·萨尔)和周乐秾(右)合影。 (惠人书友会供图)

   行程3.6万多公里,足迹遍及法国巴黎、戛纳、尼斯等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城市,寻找异国志趣相投的“读书人”,畅谈对阅读的想法……由无锡宜兴人周乐秾发起的民间读书交流组织——宜兴惠人书友会(本报此前对书友会有专门报道),近期开启了一场法国书香之旅,40多位爱书人一起打飞的远赴法国,在古朴厚重的建筑和历史悠久的大街上,在充满书香的法兰西城市中,寻找有关读书和人生的感悟。据悉,这次书友们受到了当地的热忱欢迎,法国尼斯市的常务副市长Rudy Salles(鲁迪·萨尔)还专门与这些中国书友交流,题词并合影。

  本报记者 张建波

  尼斯市“父母官”给书友会题词,引经据典让人敬佩

  5月6日—13日,行程36000多公里,途经法国巴黎、戛纳、尼斯等城市,游览了法国的卢浮宫、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塞纳河、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以及摩洛哥等等,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5个多小时的录像,以及十几小时会议和个人采访录音……

  说起这次法国书香之旅,惠人书友会发起人周乐秾向记者历数了此次读书之旅的“成绩单”。他说,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缘际会之下远赴法国的这次书香之旅,让书友会的书友们倍感惊喜,同时也收获丰盛。“做万件事,识万个人。读书行路只是基础,识人做事才是人生的要旨。

  据悉,作为一名爱好读书的宜兴人,在这次法国书香之旅的行走中,周乐秾专门带上了两本最喜欢的书——《蒙田随笔》和《西蒙波伏娃自传》,他想探寻这些文字的源头。尽管因时间的匆忙和语言的隔阂,未能成为一次理想的有深度的行走,但无论如何,他从法国巴黎建筑物的气度和文化积淀中,隐约感受到,这是一个造就文学、哲学大师的国度。整个行程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法国人对于读书和文化的喜爱和尊重,以及城市街头流露出的浓浓书香。比如说尼斯市的“父母官”——常务副市长Rudy Salles(鲁迪·萨尔)。这位法国人与来自中国的书友们交流中,不但与书友们合影,而且欣然题词留念。

  交流后才知道,鲁迪·萨尔曾多次来过中国的杭州、厦门等城市。他的讲话也尽显读书人风采,不但引用了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说的:“当我意识到,我每天早上会看到光,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幸福……我决定不离开尼斯……”的名言,而且还引用了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中国名句,令书友们倍感惊讶。

  “我想,市长先生为中国宜兴惠人书友会题名,成为我们这次法国书香之旅美好的回忆和最珍贵的纪念,我相信这份感人的友谊,也将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周乐秾说,行走在法国比如像巴黎这样的城市中,会觉得这里的人很有文化气息,城市既耐看又有深意,干净整洁,虽然建筑风格有类同之感,但却无处不精雕细刻着文化的痕迹。“法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浪漫国度,这与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息息相关。

  有不安!

  人潮中读书的中国人极少,吵闹甚至影响了其他人读书

  这次活动中的一些细节也让周乐秾有一些不安。比如说,在旅程中他观察发现,在机场或者飞机上,中国人很多,但是读书的中国人极少,甚至没有。他回忆说,在上海浦东机场候机时,一位漂亮的外国女孩,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认真地看,成了整个候机大厅一道难得的风景。但最后被边上大声说话和弄手机的中国人,吵得皱眉头,安静的阅读环境不复存在,不得不默默地离开原先的位置。

  在法国回程途中,和出发时一样乘坐一架600多人的飞机。但他在飞机走道上往返几次,有意寻找是否有人在看书,唯一看到的,又是一位外国女孩。而其他的中国人,理所当然在看手机和电视,或者大声说话,没有一个人在看书。“我并不是说看手机和电视,就一定是坏事。我想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他的人民,无论是在候机时,还是在乘机途中,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家中,他们都不读书,并已养成习惯,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还能得到世界的尊重吗?

  周乐秾说,刚到法国巴黎机场,大量的人群往出口处涌去,感觉我所到达的仿佛不是法国?原来,是中国人太多了,都在抢道拥挤而行。而在两条走向出口的漫长通道上,一条是自动平行电梯,上面挤满了中国人,另一条是人行道,都是清一色的外国人,他们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井然有序地走向出口。

  “我在好奇中回味眼前这一幕,以致内心出现隐隐的不安。在这样的对比中,我有些惭愧!”周乐秾说,这次法国书香之旅,用心交流和观察,采访了五位在法国留学读研或工作的中国人,所看到的更让他坚定信心,惠人书友会要在推动阅读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尽自己所能,影响和带动更多人阅读,把美好的读书心愿,传递给这个世界。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