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政策研讨会将在东大举行 探讨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

03.04.2015  17:37

  中国江苏网4月3日讯(记者 王逸男 通讯员 吴婵)今天,记者从东南大学了解到:4月4日至5日,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政策学术研讨会将在东大举行。本次国际研讨会探讨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等社会热点话题,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上海、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中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在语言教育政策高层论坛上,专家们将就促进教育技术研究与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的融合、预测中国外语战略与规划研究的未来走向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自由讨论,其中,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教授将以“推进亚太语言政策研究中心的工作”展开汇报。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之一,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使得肆意谩骂、诋毁甚至网络骚扰、网络欺凌、人肉搜索等行为频发,而这些行为构成了网络语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语言暴力及其负面影响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分议题中,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健副教授将以“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认知与启示”为主题进行演讲。她在研究中通过对2所中学144名在校初中生的问卷调查和对6名在校老师的访谈,探讨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言语表现、对网络语言暴力本身的识别能力和态度。

  陈美华教授将以“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研究及对语言教育政策的若干思考”为主题发表演讲,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语言风格及特点有哪些?(2)大学生在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大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的身份?(3)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其有效的语言教育政策该如何制定?陈美华教授在研究中,通过在线收集和发帖征询的形式收集语料,发现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贬低和诋毁、辱骂和谩骂、诅咒以及单纯地说话带脏字四类,其语体构成有语码转换类、语码混杂类、语词转换类及字母符号类,且中英文混用的现象极其普遍。大学生经常使用英语骂詈语,对其认知度较高,并存在对英语骂詈语的雅化倾向。

  然而,相比传统校园暴力,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对网络语言暴力的认知度不够,学校也没有针对在校学生制定网络行为规范。陈教授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探究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特点及价值取向,为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相关语言政策的制定以及监控法规的出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