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发声时装睡,得用板子才能打醒

28.05.2015  10:22

  及时发声、既做也说,是公正公开调查、和谣言赛跑、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对装睡的人,你永远喊不醒,那就用板子打醒吧。

  昨天消息:由国家信访局主办的全国信访系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京开班,培训第一堂课,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恩玺直言——“最近发生的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迅速被公众‘围观’,过程激烈,衍生出次生舆情事件,信访部门也‘躺着中枪’,当事人被说成‘上访人’,实际上八竿子打不着,好像一有点风吹草动,信访部门就是当然的‘冤大头’。为什么要等到事件炒作了几天后才公布视频,以正视听?

  “庆安式沉默”,不仅让信访部门躺枪、政府形象蒙羞,汹涌的民意也被辜负。尽管权威的调查结果已经出炉,但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信访高官为地方信访部门打抱不平的背后,是地方系统关键时刻的频频“失声”。

  昨天另一则消息颇值得分析——河南信阳13岁男孩走失半年后离奇死亡,家属质疑在救助站受虐待饿死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当地成立由纪委、政法、民政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很快启动调查程序。家属也被告知,4月30日尸检结束后,相关结果将在10天左右公布。然而,距离媒体集中曝光此事,至今已近一个月,调查结论未能如期公布。

  在民政部第一时间指示“密切关注此事,指导善后”的情况下,仍出现明显的拖延,让人难以理解。家属反复追问所获“”、“还得等”的答复,或许包含了一些技术上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拖了那么多天也没有一个面向社会的公开解释与检讨,是无法交代过去的。

  而典型性“失声”案例更多:今年2月,河南新密市刘寨镇一公路主干道遭严重破坏,传为“挖路逼拆迁”,但地方政府部门集体沉默;2014年9月28日,广东汕头日报刊发“汕头公安机关依法处置聚众冲击市委机关的群体性事件”消息,此时距离事发日已经过去48小时,“黄金发声期”白白浪费。

  与经验不足表现出的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回应相比,程序和时间上的拖延、故意的沉默和装傻,更不可原谅。

  确实,地方政府部门有加强培训如何“发声”的必要。信访系统发言人的“黄埔一期”展示了一种务实的路径。一些官员在关键时刻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惊慌回避的问题,应通过发言素养的提高来解决。

  但与此同时,传染性、危害性较大的“失声症”却是最好的训练课也无法治愈的。这样的“失声症”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其间的步骤驾轻就熟,更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有样学样,直把这坏风气“”得更远。

  这种“失声症”,骨子里还是权力的傲慢或任性在作怪。而监督的乏力、问责的缺乏,则怂恿着“失声症”频频发作。

  及时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和公众声音呼应,任何时候都不该忘记。及时发声、既做也说,是公正公开调查、和谣言赛跑、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对装睡的人,你永远喊不醒,那就用板子打醒吧。(伍里川)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