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雨花台》演出40场 信仰的力量震撼心灵
9月28日晚9点,中山大学梁銶琚堂。舞台上雨花英烈挽手前行、慷慨赴死,当庄严的《国际歌》响起时,现场很多观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跟着激昂悲壮的音乐一起哼唱。大幕落下,全体观众集体起立,向演员们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感谢他们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演出。
话剧《雨花台》自去年9月28日首演以来,已在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正式演出40场,共有6万余人次党员、大学生观看,深受震撼。“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通过艺术的呈现,直抵观众心灵深处,并进一步弘扬传承。
演出震撼人心,收获一次次真诚的掌声和感动的泪水
每到谢幕时,话剧《雨花台》演出现场就成了感动全场的“泪花台”。
4月5日晚,在北京,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舞台大幕已经闭上,演员已经6次谢幕,但全场观众仍不愿离去,纷纷起立为主创人员鼓掌致敬,直到广播里传出提醒观众退场的声音,大学生王珂和室友最后才离开,“这是我们对烈士的敬意。这些年轻的生命用对正义良知的坚守,用对革命理想的坚守,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信仰。”这样的场景,在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屡屡上演。观众们沉浸在震撼和感动中,用掌声和泪水向烈士致敬。
9月2日晚,在上海,恽代英的儿媳刘树芬在亲人的搀扶下走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菁菁堂。她的手里攥着一条手绢,早已被泪水打湿。“一看到恽代英站在舞台上,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85岁高龄的刘树芬看完演出后半小时,心情仍十分激动,几度哽咽。(下转A11版)
(上接A1版)恽代英的孙女恽梅一直惊叹“太真实、太感动”,“我从来没见过爷爷,这次看话剧,觉得爷爷好像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像真的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很感激剧组,带给我们这么精彩的演出。”
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剧场,“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台上,振聋发聩的台词在回荡;台下,大学生们含着热泪,集体起立,跟着一起念起来,最后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在广州,暨南大学校园剧场,舞台上,一群年轻人,为了信仰,拒绝写悔过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舞台下,恽代英的堂弟、著名画家恽圻苍观看过程中几度落泪,“感谢剧组把雨花英烈形象这么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坚持理想、坚守信仰的精神在这部话剧里体现得很充分。”
在南京,话剧《雨花台》深深感动了场上观众,在之后举办的“剧本诵读会”上,一句句震撼人心的台词再度被念起,诵读剧本的都是普通观众而非专业演员,他们说:“念起这些台词,深深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心灵受到了洗礼!”上海铁路局南京动车段团委的共青团员李志刚说,话剧中大部分台词都是雨花英烈们当年说过的话、写过的书信,非常真实,特别震撼人心。
策划精心细致,打磨一部舞台艺术精品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从1927年至南京解放,成千累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慷慨赴死,用壮烈的牺牲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何用活用好这些丰厚的“红色家底”,让雨花英烈形象从史料中“站”起来,穿越时空,触动当代人内心? 时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曹劲松说,市委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丰富雨花英烈的宣传形式、比如举办雨花英烈精神研讨会,编纂出版了《雨花魂》、《雨花英烈小传》书册,研发“雨花台的记忆”系列红色文创产品等。去年,南京去年还推出了一台大型文艺演出《雨花颂·信仰》,3个多月连演19场,每一场结尾,都由主持人带领台上台下的共产党员高举右手,齐诵入党誓词。
在这个大背景下,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作了以雨花英烈为题材的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昨天、珍惜今天,艺术无疑是生动、有效的路径。”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李朝润说。
这么多雨花英烈的经历,如何浓缩在两个小时的话剧中?如何在舞台上震撼人心地呈现?主创人员进行了深入挖掘。
“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我们发动了所有人员,深挖史料,最终筛选出10位人们熟知的烈士,将他们的故事提供给剧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说。编剧高城最后决定把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烈士放到同一个时空里。话剧用了一个虚构的故事,但高城“填补”的细节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很多台词都是文献,“真实的力量最打动人。”高城说。
今年4月4日,由中宣部、教育部主办,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省教育厅承办的原创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全国高校巡演在北大首演,揭开全国高校百场巡演序幕。巡演过程中,同期开展“我演《雨花台》”群众演员招募、“我读《雨花台》”剧本诵读会、“我看《雨花台》”观众主创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策划推出的《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展》也在每场演出的场馆前同步展示,珍贵的图文资料,进一步带给观众震撼感受。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说,当前,全省高校正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剧《雨花台》真实、感人,在高校巡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一定会更好地激发广大学生以雨花英烈精神为动力,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一年时间,40场正式演出,不断的打磨,让话剧《雨花台》“生长”得越发出色。连续的巡演很辛苦,但演员们每一场都全力以赴。市话剧团团长颜钢说:“我们一直在用雨花英烈精神鼓舞、激励自己创作、学习,演好每一场戏,用最好的精神面貌、最完美的状态去完成演出。”
近日,文化部公示第十五届“文华大奖”初评结果,全国共有50多台剧目从近160个参评剧目中脱颖而出,话剧《雨花台》正在其中。10月,该剧将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角逐全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
社会反响强烈,巡演地的单位和高校纷纷在雨花台挂牌教育基地
震撼和感动,是话剧《雨花台》每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共同的心声。在面临生死抉择的人生路口,雨花英烈对于信仰的执著坚守,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观众带来了直抵心灵的洗礼。
写着“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书法作品,是话剧《雨花台》剧组收到的珍贵礼物之一。这是北大学生的书法作品,12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表明了当代青年坚守职责和担当,继承和发扬雨花英烈精神的信心和决心。
在全国高校巡演,一场演出就是一场与青春的对话。雨花英烈牺牲时,大多处于青春年华。话剧《雨花台》在中山大学演出时,现场不少观众是大一新生,触发了强烈共鸣。舞台上,年仅16岁的袁咨桐烈士、17岁的石璞烈士,给大学生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牛国丞说:“当看到他们毅然赴死,我深刻感到一种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和信仰的力量。”
话剧《雨花台》全国高校巡演反响热烈,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级重要媒体关注报道。除了演出,新媒体等多种互动形式也扩大了活动外延,提升了影响力。在各校演出期间,由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南京日报社联合各校主办的“穿越时空的对话”当代青年向雨花台烈士回信征文活动逐步开展,目前已收到多篇征文投稿,正在“话剧雨花台”微信号上择优陆续刊登。
话剧《雨花台》巡演,也让全国更多的人了解了雨花台,进而来到南京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巡演地的单位和高校,主动对接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挂牌教育基地,利用雨花台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
今年7月17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在宁举行授牌仪式,授予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发挥好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特殊教育作用,激励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也将雨花台列入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学习实践基地。今年7月13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34所高校的100名青年教师来到雨花台,共同凭吊革命先烈,进行现场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话剧《雨花台》在北京影响非常大,在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等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基地建成后,他们每年将组织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来基地,深刻感受学习雨花英烈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7月18日—19日,北京大学学生暑期实践团来宁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红色之旅,北京大学—南京雨花台学生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揭牌。暑期实践团团长、北大研二学生李兵告诉记者,暑期实践团成员大部分是院系学生会主席以及学生骨干。此前,大家在北大观看了话剧《雨花台》,为雨花烈士身上所体现出的“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精神所感动,这次来南京看一看烈士们牺牲的地方,对雨花烈士的故事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7月17日至23日,北京师范大学“追寻红色记忆 弘扬雨花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南京雨花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专业学生罗静怡还在雨花台陵园“弘扬雨花英烈精神 做合格共产党员”为主题的“两学一做”专题展览上担纲了讲解员,“通过讲解,再一次全身心地融入到雨花台的红色文化中,很有意义。”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话剧《雨花台》在全国的巡演,雨花台的知晓度进一步提升,不少单位和个人慕名而来参观学习,仅有组织来参观的就有约100万人次,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待批次和参观人数同比增长三成。(邢虹 李子俊 毛庆)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