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试建“小贩疏导点” 城市繁华地小摊贩也有谋生处

16.08.2016  12:04

        “明年,我要把老婆娃娃都接过来,一家人在一起。”12日下午,来自山东菏泽的摊主老蔺满头大汗为顾客炒饭。自从去年进了小摊疏导点,告别和城管周旋的“游击生涯”,老蔺就谋划着一家人要在这城市扎根。

        近3年来,苏州高新区探索在人流量密集处设小摊贩疏导点,现疏导点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860多名小摊贩有了安稳的档口,四五十万人低成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里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

        “青石路西侧人行道板,向阳路以南5号位置。”这是李翠的凉皮凉面摊临时占道许可证上标注的经营地点。12日下午4点,规定的营业时间一到,老家湖北的李翠和丈夫就推着简易的流动摊车来到自己的位置,麻利地把准备好的面皮、面条、醋蒜、打包盒等排开来。他们旁边,另外9个摊主也陆陆续续就位,只等附近莱克电气等几家大型企业下班。

        “以前提心吊胆、东躲西藏,边做生意,边要耳听八方,就怕城管来抓。有了这个摊位,做生意也有个样子。”李翠口中的摊位,其实就在人行道板上,在她的脚下,黄色油漆划出1.5平方米大的方框,这是一家人的收入来源。这个疏导点有10个这样的摊位。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9点,是摊贩们的营业时间。

        苏州高新区企业多、人流量大的区域常年活跃着无数流动摊贩。高新区城管局综合管理处孔令劼介绍,小摊贩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卫生,是管理大难题。一辆辆推车,顽强得很,今晚取缔,明晚又来;这里赶跑了,那边又冒出来。赶狠了,摊主就摆出拼命的架势。

        3年前,高新区开始探索用疏导点规范小摊贩,现已有各类疏导点8个,总占地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能容纳摊位860个左右。

        在何山路的金邻公寓旁,这个疏导点有160多个摊位。这里头顶有彩钢板遮风挡雨,摊位统一用水、统一照明,每个摊点上备灭火器。有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入驻后要缴纳每月几百元不等的保洁、维护费。老蔺忙得满头大汗,他的炒饭摊前有七八位客人在排队。“当时要收费我有点犹豫,但想着这里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老蔺说,进来后,疏导点里人气越来越高,好几位在外“打游击”的老乡也随后搬了进来。

        “管住小贩靠的是人气

        高新区现有的8个疏导点,每个点都人气旺。这些点,有的设在居民集中居中区,有的设在通勤转换点,有的干脆放在宽大的人行道上,无不是外来人口密集的区域。

        “不是划块地把小摊圈起来就有用。”姜钰如负责苏州高新区多个疏导点物业管理工作,他说,每次选疏导点,首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地方有没有人来,生意会不会好。“生意不好,疏导点就是空摆设,把小摊赶来了,还是会跑。”姜钰如说,他比小贩更渴望生意好,生意好,管理就顺当了。

        在距离金邻公寓不远处的马涧路疏导点,姜钰如边走边指给记者看,周边仅马涧动迁小区、景山公寓、环保产业园就承载了近10万常住和流动人口。附近就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但消费档次偏高,外来打工者不会舍得去那消费。

        除了市口好,疏导点要吸引人还是要靠价格便宜。“你看这样漂亮的小发饰,只要一两块钱,质量也不错!”“这凉鞋,几块钱一双,每年夏天都能换新的。”“一份炒面才6元,两个小姑娘合吃一份都够了。”“像这样的大热天,一块钱一瓶的矿泉水,疏导点一个摊位一天能卖上千瓶。”姜钰如说,疏导点里的价格,要比餐馆、店铺里的便宜1/3以上,价格高了,没人来,摊贩就会跑出去“打游击”。价格便宜,源于疏导点的摊位租金低,原则上不会高于商户营业额的两成。

        人流量大的地方,寸土寸金。姜钰如坦承,疏导点要落脚不容易。金邻公寓疏导点是原来外企活动区的篮球场,后来经政府反复游说,改造成疏导点;马涧路疏导点,由枫桥街道出资数百万元改造;有的地方,实在没空间,只好在人行道上设迷你疏导点,就设几个摊位。

        表面看,疏导点是空间的选择,实质上是利益的选择。“疏导点,不仅是疏导摊贩,更是疏导了苏州高新区四五十万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企业、街道放弃一些利益,换来的是大部分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解决卫生、就业、稳定、商业布局等一系列问题。

        位置好,租金低,摊贩甘心“听话”了。在青石路摆摊的李翠,随时把脏物扔进携带的垃圾筒,收摊后夫妇俩要把地上彻底收拾干净,因为一旦被发现经营环境脏乱差将取消经营资格,表现不好,会被城管记分,影响来年申请。

        “小贩中心”要和规划同步

        今年7月,我省开始实施《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该《条例》备受关注的一点就是,提出小作坊、小摊贩要在指定的经营地点经营。

        苏州市容市政管理局市容管理处处长虞杰告诉记者,小摊贩要有经营点,很难。苏州从提出“流动摊贩疏导点”这一概念至今已有10多年时间,但目前所有的疏导点大多是临时性的,如何才能给小摊点稳定的“”,政府还在努力中。

        3年来,苏州高新区也只找到8个地方能建疏导点,要满足需求,缺口还很大。对新建城区可预知的流动人口会较为密集的区域,苏州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规划“小贩中心”。

        位于苏州高新区珠江路与木桥街西南侧的木桥公寓,可容纳1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是苏州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区,在这个公寓内就有一个借鉴新加坡模式提前规划的“小贩中心”, 这是摊贩疏导点的最高版本。

        与临时设置的疏导点相比,这个提前规划的“小贩中心”显得高大上,分百货区、餐饮区,从特色小吃、果蔬食品到百货超市、洗衣理发等各类业态应有尽有,各区还配备了独立的水电,餐饮区管道煤气、排烟排污、用餐区、卫生间、消毒间、垃圾处理间、消防管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已有30多家商户,其中有不少是以前木桥街无证经营摊贩,日均上万人的固定客流量,让商户们乐开了怀。(陈雨薇)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