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述:中国稳增长须靠改革来支撑

21.01.2016  12:51

  结构改革方向正确

  【日本《朝日新闻》1月20日社论】题:中国转变偏重投资的经济结构

  中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9%,虽然是25年来的最低水平,但基本达到了政府设定的目标。重要的不是数字,而是能否保持稳定增长的大方向。其中能否转变投资过剩的经济结构是关键。

  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赖投资,设备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近50%。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脱离需求的供给不断积压,迟早会导致经济走投无路。中国的投资过剩,导致了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终于将化解产能过剩列为优先课题。在重工业和大型产业低迷的情况下,城市消费的相对坚挺令人欣喜。今后,扶持对消费动向敏感的民营企业将比保全国企更为重要,也更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从长远来看,以民间力量为主、政府调节为辅,更有利于推动增长。世界各国敦促中国进行这样的改革。世界经济的稳定离不开中国。

  【《日本经济新闻》1月20日文章】中国2015年GDP同比增长6.9%。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会动摇世界市场,因此希望中国政府采取根本性措施进行应对,不要只是小修小补。

  中国领导层提出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过渡,方向是正确的。这需要伴有阵痛的结构改革。一方面坚持结构改革,一方面防止经济腰斩,实现“软着陆”,这是中国领导层提出的目标,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不能有丝毫懈怠。

  【日本《读卖新闻》1月20日文章】题:以结构改革促稳定增长是中国当务之急

  如何既能防止经济腰斩,又能实现稳定增长?持续减速的中国经济的掌控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2015年GDP同比增长6.9%,是25年来的最低值。其主要原因是过剩的产能和房地产库存未能完全消化,投资和生产活动减弱,出口下降。人力成本的上涨削弱了价格竞争力,依靠大量出口和销售廉价产品的“世界工厂”地位开始褪色。

  中国以投资和出口为中心的高速增长模式已接近极限。中国领导层提出的向消费主导发展模式转变已成当务之急。中国需要坚决践行改革。

  消费旺渐成稳压器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网站1月19日文章】中国领导层一直强调,要把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变成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变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经济增长放缓的症状之一是去年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8%,进口则下跌了13%。此举自然会令中国的供应商,尤其是那些为中国提供大量原材料的新兴国家感到担忧。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中国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

  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的形势正在趋稳。汽车的销售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明显下降,是最近三年来最低的,但销量始终呈现增长势头,增幅达4.68%。

  中国领导层确定了将经济模式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改革方向,这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好评。

  毫无疑问,中国领导人推动的经济转型正在进行中。有一个例子很有说服力: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增长近50%,过去五年间增长了三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2017年中国的票房收入将与美国相当。不要小看了这一数据,因为外出看电影会同时带来许多其他消费。此外,休闲和服务领域的消费也十分红火。丹麦萨克索银行提供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15年中国游客总共花费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的6亿多网民也十分喜欢在网上购物。

  这种变化在一些重要的宏观指标中得到了体现: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工业,二者占比分别为50.5%和40.5%。虽然工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数量依然超过服务业,但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已与农业相当。而从产值来看,据世界银行2015年的数据,中国的工业产值近年来始终停滞,而服务业产值的增幅达到了12%左右。

  外界不必过分担忧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网站1月19日文章】题:真应该对中国经济减速感到担忧吗?(作者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布里斯·诺代-朗格卢瓦)

  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开始了一场切实且存在风险的转型,此类风险尤其集中在房地产、债务、人民币以及工业等领域。目前全世界正对此屏息关注。

  中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是过去25年来最低的。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持续数年,但市场依然对此十分担忧,这一点从今年以来股市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上海和深圳的股市今年均出现了暴跌。去年8月股市暴跌以后出现的反弹成果如今已完全消失。

  市场的这种恐慌情绪是合理的吗?日本野村公司的专家塞巴斯蒂安·贾维说:“金融市场的表现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的恶化。”丹麦萨克索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斯滕·雅各布森也说:“我丝毫不担心股市的表现,它不会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走势产生任何影响。”这种观点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因为股市投资大约只占中国企业和家庭投资的10%。

  中国真会出现最近几天来金融市场一直在担心的“硬着陆”吗?在野村公司看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加速恶化的趋势”。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19日文章】题:中国经济减速:我们应该有多担心?(作者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斯蒂芬·格伦维尔)

  据预测,中国未来五年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仍将超过四分之一,因此中国的经济状况对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极其重要。

  媒体头条和市场评论不足为信。市场波动是金融市场评论员赖以为生的东西,因此他们不会放过任何通过大喊“天塌下来”出风头的机会。

  当前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有三重:金融部门、GDP增长率以及汇率。其中每个领域都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可以反映出中国正在经历的非凡转变。这种转变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或毫无风险的,它们从本质上讲是不可预测的,也没有先例可循。

  让我们从金融部门开始。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仅有些微联系,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国人直接持有股票。GDP增速放缓该如何解读?这个问题也被过分夸大了。有一种观点认为官方数字被急于达标的官员拔高了,但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这一观点没什么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