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网络斗酒”的文化功能值得解读

29.12.2014  00:05

  中新网南京12月28日电题:“网络斗酒”的文化功能值得解读

  作者钱兆成

  最近这几天,从网络论坛、微信掀起了一股“网络斗酒”的风潮。一段小伙一口气喝下一斤白酒的视频被上传网络,短短几天时间里,挑战者不断增加,“一口闷”的白酒量从二斤、三斤被抬升到令人咋舌的一口气喝五斤白酒,白酒品种也从低度酒演变成58度白酒。目前,“网络斗酒”仍在持续发酵,逐渐演变成一场网络狂欢。

  从最初的“一斤哥”视频上网之后,到随后各地涌现的“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乃至“五斤哥”。“网络斗酒”在短短数日就席卷大江南北。

  应该说,喝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性消费,斗酒也体现出中国酒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功能性需求。斗酒也带有对抗型,表现为以醉倒对方为目的的高强度劝酒。这种斗酒文化无论官场、商务还是私人交往中,有愈演愈烈之势,也正是斗酒这一习俗,促进了酒的消费。

  近年来,公款喝酒的势头被遏制住,白酒企业也告别了往昔的辉煌。而“网络斗酒”在年终岁尾被热炒不禁让人疑惑:难道是白酒企业在做幕后推手。其实大可不必深究,不管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网络斗酒”,还是白酒企业的营销,此种行为都不可取,也不值得赞赏和模仿。

  一者,酒量大小因人而异,这是遗传基因所决定,无法通过后天锻炼培养出来。而“网络斗酒”中的高手来自全国各地,网络的放大功能在令人赞叹之时,笔者也必须提醒,这种斗酒之分并不值得效仿。甚至,斗酒习俗带给参与者的健康代价却是非常高昂的,很少有人真正乐在其中,更多人出于无奈,并对此苦不堪言,也想出种种办法加以逃避。

  二者,斗酒风俗从侧面表明中国文化中横亘于人际关系的种种戒备太多太深,所以才需要通过酒精来解除它,正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当下,市场开放,社会流动性增加,各种交往和交易关系大量涌现,但这些关系和交易中所需的规范和信任却未能及时建立,于是传统酒俗被改造而移用过来。虽然斗酒的风俗虽然一部分弥补了这种信任缺失,但我们终究还是需要一种尊重契约的诚信精神。

  斗酒尽管发挥了部分作用,不过笔者认为这仅仅是阶段性的,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代价的认知加深,价值观的变化,以及新的社会规范和信任机制的逐渐成型和成熟时,斗酒就会依旧是一种无奈了吧。

  原标题:评论“网络斗酒”的文化功能值得解读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