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老把高考“头名”脸谱化

26.06.2015  19:07

  高考揭榜,文理科的“头名”自然受到关注。解读这些“学霸”的学习故事、学习心得,确实有必要,因为任何成功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言。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借鉴到一些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透过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介绍,我们发现这些“学霸”一些共性的特点:不需要管,自控力强,会自己做计划,学习似乎比较轻松;不仅仅是成绩好,爱好特长多多,运动、文艺个个不赖。学习跟兴趣、紧张与放松两不误,这样的从容羡煞好多人,但同时也让很多人感慨:她们的经验很难去复制。

  高考“头名”们的故事虽然很精彩,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总觉得离自己有点远。首先得承认,因为个体存在资源禀赋的实际差异,“学霸”的经验再好永远也只能作为参考,不过强烈的距离感一定程度上也在发问:媒体对于“学霸”形象的呈现是否也太“脸谱化”?

  从新闻的角度,解读高考“头名”的最大意义在于为更多学子提供启发。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更想了解的是能不能从这些尖子生身上找到逆袭的可能和办法,他们更期盼汲取的是励志的精神养分。所以,尽管这些尖子生确实多才多艺,学习起来也确实轻松自如,但是挖掘细节当中更多体现技巧、努力和坚持的地方,这才更容易让普通人产生共鸣。

  在今年的高考“头名”故事当中,有些细节还是很励志的,比如市文科“头名”王刘琴,高一时数学考试排名倒数的经历曾经让她很痛苦,但最终她完成了逆袭。原来“学霸”也曾有过痛苦期,这些励志细节的还原更有真实感,这种情况下她们的经验也更有说服力和可借鉴性。所以,今后媒体应该再多一些这样的细节挖掘。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