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讲话:同心同德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24.01.2016  09:55

  罗志军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的一年。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共江苏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圆满收官,五年来,全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万亿、6万亿、7万亿元,上了三个大台阶,人均GDP达到8.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迈上四个千亿元台阶,突破8000亿元。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初步形成“三二一”现代产业结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快形成。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方位开放布局全面展开,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创造活力不断释放。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超过3.7万元和1.6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4%,人均年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五年来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综合实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的大提升,而且记录了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动力的转换、发展路径的创新,标志着我省“两个率先”实践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上下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进、锐意创新的结果。这其中,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十三五”规划等重点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推动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我们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中共江苏省委召开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制定了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任务,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今后五年,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杜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七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崭新业绩,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从历史长过程看,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视野,来深刻认识这个大逻辑,自觉遵循这个大逻辑,致力于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不断迈上发展新台阶、开辟发展新境界。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又决定思路。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开局,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的实践,推动全省上下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让新的发展理念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江苏是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乡镇企业这个“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从创出“星期天工程师”做法,到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到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江苏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坚实。正是靠着这种不断的创新,才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壮大、一路向前。在新的形势下,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破解前进中的困难挑战,唯有创新、创新、再创新。我们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建设新江苏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坚持走有江苏特点的创新之路,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等各种优势,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最佳环境,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在构建创新平台、创客空间、政策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让那些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们能够一展身手、梦想成真。要大力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一中心、一基地”成为“经济强“的有力支撑和显著标志。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更大力度推进协调发展,促进江苏经济社会行稳致远。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工作追求,也是江苏发展的鲜明特点。我们要实现的“两个率先”,不仅是时间节点上的率先,更是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率先,是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率先。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注重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集中力量突破短板和薄弱环节,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更为协调,把我省的协调发展优势做得更加突出、更加鲜明。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要积极对接“一带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抓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江苏沿海开发、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要统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将扶贫标准提高到人均年纯收入6000元。今后五年,我们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做好300万低收入人口、800个经济薄弱村、6个重点片区的脱贫帮扶工作,确保低收入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好,确保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家园。绿色发展的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问题是江苏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在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丽。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没有过路客。要引导全省人民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当环保的自觉践行者,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凡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事情,我们都要坚决干、加油干、坚持不懈地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让江苏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page title= subtitle=]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更高水平推进开放发展,厚植江苏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今天的中国已经与世界深度融合,对外开放的大门将永远敞开。开放型经济是江苏的特色和优势,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背景下,推进对外开放,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进取。我们要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不断提升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在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更大步伐地走出去,大力推进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和资源能源等合作,加强境外产业合作区和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涉外投资和外贸管理体制创新,借鉴推广自贸区新鲜经验,进一步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外贸结构,增强以品牌、技术、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确保开放型经济份额不减少、位次不后移、质量有提升。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重点集聚和培育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水平发展。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推进共享发展,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力解决好民生“七个更”的问题。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把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对低保人口、进城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特定人群的特定困难,给予格外关注,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越是向更高水平的生活迈进,越是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勤劳致富、劳动光荣,进一步优化创业就业环境,让每一个梦想都有生长的土壤、让每一种奋斗都有成就的希望。共享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坚定地朝着共享这个方向去努力,积小胜为大胜,一年接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让百姓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靠真抓实干。我们要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把握供给和需求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抓住供给侧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产端入手,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推出一批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以市场取向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简政放权改革为市场主体清障搭台,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放大改革效应、释放改革红利。要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发展、抓改革、促和谐,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要发挥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社会深学笃用、自觉践行,做到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使之成为江苏干部群众的普遍实践,共同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各位委员,同志们!

  人民政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建设新江苏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省各级政协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奋发作为,认真履职,推动政协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第一,要紧扣改革发展,积极献计出力。重点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聚焦,向实践中亟待化解的矛盾问题聚焦,向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聚焦,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为推动发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贡献智慧和力量。第二,要推进协商民主,发挥好重要渠道作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意见》的精神,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行职能的全过程,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着力在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等方面,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形成特色,不断提高协商的实效性。第三,要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广泛汇聚正能量。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引导所联系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凝聚人心、增添力量。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政协委员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强化委员意识,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进一步增强政协委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提升能力素质,主动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树立良好形象,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各位委员,同志们!

  又是一年春风起,正是扬帆启航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锐意创新、奋发进取,为江苏更加璀璨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