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国庆假期(二)

10.10.2016  03:38

 

与90岁老奶奶合影。

 

半马之晨

 

10月6日一早,天蒙蒙亮,经过了一晚的小雨,外面的空气变得特别清新宜人。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不想浪费这样的早晨,于是换上鞋,出了门,拉拉筋骨,准备来一次半程马拉松。

 

从东环沿环城路向南,再从木金寺一路往牧城生态园,我按着自己设定好的路线,一路慢跑着。

 

早晨,环城路上的车不多,更多的是出门锻炼的市民。经过木金寺时,卖早点的小店门前热气腾腾,菜摊旁,不少人拎着大袋小袋的蔬菜、肉类。穿过木金寺,耳边的嘈杂一下子少了,再往前过了阜前路红绿灯,依稀可以看到牧城生态园的大门了。

 

我跟着音乐跑进公园,沿着环湖路开始跑,公园内树木葱茏,空气中不时传来阵阵桂花香,在这里跑步就好比穿梭在山中林间一般,偶尔能与迎面而来的跑友擦肩而过。不知不觉间,我绕着环湖路跑了两圈。

 

要说跑步的魅力,就在于奔跑中那份宁静。我痴迷于这份魅力,然而平时工作总是压缩着运动时间,国庆假期,着实让自己放松了一把。

 

休息完毕,我做了做拉伸,迈开步子开始回程。2小时40分钟,21.38公里,半马完成,虽然有些累,但是心情很舒畅。

 

(采编中心 沈宇辉)

 

给奶奶过90岁生日

 

国庆假期除了去近郊游玩了一次,大部分时间都是宅在家,要说国庆期间最难忘的还是全家给奶奶过了90岁生日。

 

奶奶育有8个孩子,四代下来已有45口人,也算人丁兴旺,儿孙们身体健康,大多数都上过大学,这是她最大的欣慰。奶奶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十分硬朗。今年逢奶奶90岁生日,是全家的大事。酒店、蛋糕、庆祝活动都提前安排到位……酒桌上儿孙们举杯庆祝,烛光盈盈,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可是最让奶奶开心的还是见到了孩子们。我的五个姑姑早已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定居,每年见面的次数不多,这次提前在假期过生日,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很难得。

 

饭后回二伯家,姑姑们和奶奶围坐在一起,一边包馄饨,一边话家常。聊的都是生活里的平常事,前些年在上海买的房子,现在涨了不少;无锡家中庭院里种的丝瓜长势不错;小姑家新房子装修得经济又漂亮;表姐家旧车卖了换了辆新车……奶奶偶尔说上两句,大多在一旁笑眯眯地听着。

 

奶奶平时住在孤山,时不时会坐公交车到城里转转。我没有给奶奶准备什么贵重礼物,只给她带了一张可以坐城乡公交线路的公交卡:“用这个直接坐到公花园,也能直接到我家。”“给了我你用什么?我身体好着呢,天气好就走走,当锻炼了,这个你留着自己用。”奶奶边说边推让着。

 

吃过晚饭,几个定居外地的姑姑准备出发,奶奶拉着她们的手,依依不舍地道别,直到把大家都送远,奶奶才转身回家。

 

我喊奶奶跟我回家,她却执意不肯,坚持要回孤山祖宅。一路上,她问我工作、身体好不好。又嘱咐我要记得吃早饭,平时多读书。车开到小路口,奶奶不让我再送,催我早些回去,夜路难行。昏黄的灯下,看着她蹒跚的背影和花白的头发消失在小路弯转的地方,想起我二十几年前也是蹒跚跟着奶奶绕进这悠长的巷口……

 

(采编中心 陈星宇)

 

婚礼上的“反哺

 

如今,婚礼随着婚庆公司的介入,显得有些“程式化”,原本觉得很有新意的婚礼,如今让人觉得千篇一律。国庆期间,我参加了一场婚礼,虽然大的格局差不多,但是其中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月2日中午,我来到我市一家老牌酒店,入座、熄灯,新郎从新娘父亲手中接过新娘,互戴钻戒,开灯就餐……一切与如今的婚礼宴席并无他异。随后,我与同桌本不熟悉的朋友推杯换盏,边吃边听着一些熟悉的旋律,本以为婚宴也就这样。

 

突然,现场一阵“骚动”,不少人纷纷站了起来。背向舞台的我也不禁转过身去看热闹。原来,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新郎父亲专门为婚宴创作的一首歌曲,名为《你就这样长大了》,“就在那一年,你出生在乡间,跟前跟后好几年;到了那一年,你求学去外边,思亲想家又几年……”新郎成长的历程均在歌词中体现,听着听着,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随后,新郎新娘及双方父母登上舞台,没有靖江传统的“闹洞房”环节,也没有略带敷衍的致谢,由新郎直接讲话。新郎拿起话筒,没有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他向大家简单地致谢后,开始讲起了父母养育自己的故事。小时候,新郎家境一般,但是父母倾其所有,让自己读书、教自己做人,直到念完大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如今已经在大城市落脚。为了自己的婚事,父母操持了近一年时间,细致入微,直到婚礼圆满完成。随后,新郎走向自己的父母,分别给他们深深的拥抱。

 

看到这里,现场的亲朋好友再次报以热烈掌声。新郎的讲话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句句饱含真情。听完新郎的讲述,新郎的父母非常激动,伸出了大拇指、带头鼓起了掌,这就是最好的“反哺”。 (采编中心 蔡俊杰)

 

家有二宝,累并快乐着

 

国庆7天假期,我虽然没有外出旅游,没有参加任何宴席,也没有加班,不过倒也没怎么闲着,每天都是“行走”在路上。在路上,应该是一名记者的常态,不过此次倒不是因为工作所致,而是因为家有二宝,没法偷得半日闲。

 

国庆前,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家中又添一名新成员。孩子凑巧出生在国庆之前,同事戏称“王国庆”。这7天究竟忙什么?我没有离开靖江,可以算是“家里蹲”,只是每天需要往返东兴和孤山之间。每天几十公里的车程,比较累人,但累并开心着。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我将二宝暂时放在孤山的老丈人家,大宝留在东兴。因此,往返两地,成了我每天的责任和义务。

 

整个国庆假期,天天如此,虽然我没有成功转变为超级奶爸,但还是做了另一类奶爸。每天忙于琐事,看望二宝,送红蛋等。回想过去几个国庆假期,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假期便彻底告别了外出旅游。只是先前的国庆长假,没有如此忙碌。现在有了两个孩子,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采编中心 王旭)

 

收拾老房子

 

这个国庆节,我在家帮着母亲整理老房子里的东西,将老房子简单装修一下,整整新。

 

母亲今年79岁,我的两个哥哥都在外地,平时她一个人住在老渔婆菜场附近的一套老旧套房内。房子在顶层,今夏的连续暴雨天气,好几个房间的角落渗漏,原本就显旧的墙面又多了几处水印。母亲最终下了决心,想把老房子装修一下,让儿孙们回家住着也方便些。

 

老房子装修比新房装修烦得多。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事她从不麻烦别人。国庆节前,母亲开始实施她的装修计划,她用自己特制的工具,把笨重的老家具收拾到房间中央,盖上防尘布,再加上对门邻居、装修师傅的帮忙,节前,老房子的墙面已粉刷一新,两个朝南的房间也铺好了复合地板。

 

母亲让我在假期帮着整理一下书和衣服,把没用的扔了,为卫生间、客厅装修做准备。这时,我才发现,母亲存着不少古董级“垃圾”。床底下的纸箱内,码着泛黄的报纸,打开一看,是一叠1986年出版的《足球报》,大部分是合订本。还有两个纸箱,其中一个装着大哥曾用过的老式打字键盘、编程方面的书籍,还有几本大哥上学、工作时的相册。“这些东西你不要动。”母亲又把这些东西放到储物柜。

 

樟木箱、三门橱、四门橱、西式床、八仙台、海燕收音机……老房子里的老式家具和物件,每一件都有一段故事。那个四四方方的木箱,看起来笨重又占地方,那是大哥当年上大学时特地请木匠做的。那只红色的皮箱,是特地为我在皮革厂订做的。还有一个樟木箱是母亲当年的陪嫁,打开,一股樟木味扑鼻,里面整齐叠放着我们以前穿过的衣服,衣服的质地倒还不错,还有我们的孩子小时候穿的脱帽衫、绒线衣等,都很新,还有N年前的全毛绒线、印花床单。“现在的塑料收纳箱除了好看,哪有这个好?”母亲说。

 

曾有人说,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容易,那是因为有人替你承担了你的那份不容易。老房子的东西看起来多,其实,属于母亲自己的东西并不多,我们不用的东西,孩子们以前玩的玩具、上学时的课本、文具用品等,我们有很多年不用的东西挤占了老房子不大的空间。

 

长假期间,我处理了不少旧衣服、不用的书籍和其他杂物。母亲虽然有些东西舍不得扔,但还是狠狠心,扔了一顶三门橱、一个电视柜、一个沙发、一张老式床等,还有阳台上的盆盆罐罐,只保留了一个结着青辣椒的盆子。经过收拾,老房子看起来变得宽敞了,可还是有些物品,母亲舍不得扔。我理解母亲,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浓浓的回忆。 (采编中心 何旭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