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过去, 才能看得清未来

19.11.2014  13:17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使用培训在宁举行。新华社发

  11月19日讯 18日,南京中华中学的礼堂里座无虚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使用培训会在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的一连串问题中开始,南京700余名中小学老师埋头速记。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包括《血火记忆》《历史真相》《竟是思考》三册,分别供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阅读和学习。《读本》将在12月1日以后进入南京市中小学课堂,超过12万名在校学生将在两周内完成4学时课程。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抗战历史的教育有欠缺,尤其跟以色列这样的国家相比,对历史的知晓度和认识水平都存在差距。以色列法律规定三年级以上学生必须接受大屠杀专史教育,并将历史课堂学习与参加相关纪念仪式、田野调查相结合,使得90%以上的以色列学生,对大屠杀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礼堂右边的白幕上放出了朱成山馆长的担忧。

  “咔嚓!”靠大屏幕最近的南京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张苏皖用手机拍下了这段话。她说:“我是历史老师,盼望早点拿到高中版的《读本》。”今年,南京市第一中学共有70多名中学生承担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诗歌朗诵任务。“无论是辉煌还是屈辱,都是民族历史的一部分。记住屈辱的历史,从中得到警示,才能赢得民族的进步。国家公祭日是对民众的公祭,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张苏皖表示,高中所有年级都要开设《读本》课程。

  宋尚琴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资深名师,也是小学版《读本》编者之一,作为语文老师,她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写故事。如“审判日本战犯”、“东史郎的忏悔”等。“写一篇故事,需要看几万字的文字及影像资料,修改不下10次。”她说。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老师,宋尚琴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这本书不成问题,但老师在教的时候要注意价值导向,最终目的是引导孩子珍视和平,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读本》,要引导学生延伸了解各种资料,实地参观探访。阅读《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能看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寄语说:“就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创伤,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报记者葛灵丹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