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违纪者“上电视”是真的不留情面

18.12.2014  14:57

  让违纪官员在电视上“抛头露面”,把案例中的问题完全放到了阳光之下,要比实名通报更加不留情面,警示作用更强,也更能让公众真切体会到作风建设的力度在不断提升。

  最近几天,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在专题片中,一些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细节以及相关当事人的讲述,通过荧屏展现在公众面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推进作风建设来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新形式。

  事实上,片中的这些案例此前已经通过纪委的通报为公众所熟知,但相比于纸面上的文字描述,对现场场景的还原以及亲历者的讲述更真实可感。而且,让违纪官员在电视上“抛头露面”,把案例中的问题完全放到了阳光之下,要比实名通报更加不留情面,警示作用更强,也更能让公众真切体会到作风建设的力度在不断提升。

  在这部由中纪委推出的专题片中,有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有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多次出入的豪华会所,也有亲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每播出一集,相关的细节都能在网络上引发相当多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处分的领导干部,也出现在屏幕中现身说法,对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深层次的作风积弊进行了剖析揭露。

  对于类似的宣传警示形式,相信人们并不陌生,只不过以往那些节目的内容与作风建设没有多大关系。很多人应该都记得,网络大V薛蛮子、明星柯震东等都曾有过因违法犯罪行为“上电视”的经历,部分节目对案件的曝光甚至达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相比之下,对于官员违纪违法案例的披露,以往多是用“言简意赅”的通稿做简单的描述,即便白纸黑字地印上名字,因为影响范围有限,总给人一种“留足面子”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在警示的作风建设专题片,让涉事官员在公众面前亮了相,才真正算得上是“不留情面”。由此也可以看出作风建设不断加码的趋势——起初对官员违纪行为仅限于内部通报,而后在公开通报中以“某某”相称,接着实名通报成为惯例,直到让违纪者在电视上“抛头露面”,接受社会公众“面对面”的审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一旦触碰了法纪的高压线,付出的代价可以说越来越大了,想保住“面子”几乎不可能了。

  总之,越是细节性的东西越让人印象深刻,越是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越是能触及灵魂深处,这就像到监狱里开展廉政教育,要比在会议室里读读材料效果更明显一样。作风建设也是如此,“不留情面”的专题片,显然更能起到警示作用。评论员观察娄士强

  原标题:评论:让违纪者“上电视”是真的不留情面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