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战记忆在传承中闪光

02.09.2015  13:26

    躺在连云港市人民医院离休干部病区的病床上,89岁的薛克诚老人看上去气色不错,尽管他的床头上还挂着盘错的胃管、导尿管和输液管。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70多年前是一名参加过抗战的公安战士,如今,陪伴在他身边的夫人也已85岁了。她一边小心翼翼地扶起薛克诚,一边小声地告诉笔者,听说组织上要来送奖章,老人早早就拔下了插管,兴奋得睡不着觉。而在他不远处的病房,是王书珍老人,这位和他同年出生同年参加革命的老人,如今因为脑萎缩也躺在病床上。


  “老人这两天一直打针,上了岁数,腿脚不便,耳朵也不灵光了。”家人介绍道,见到原单位的人,薛克诚老人缓缓地从床沿上欠起身,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人头发都已花白,身材清瘦,目光却炯炯有神。得知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史良成是专程来颁发奖章时,老人情绪顿时激动起来: 


  “看到这个,想起了那个时候……”说着说着,他的眼睛红了,哽咽起来……     

   “我这一辈子都在干革命,八路军115师过了黄河,我就参加了儿童团。1938年参加了抗日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团),后改名叫青年抗日救国会。我在老家沂蒙山区的庄子里当过会长,经常跟着当地驻军到几十里外的日伪据点喊话,宣传八路军政策。”   

   老人说着说着,思绪似乎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年代:“1945年1月我进入沂南县公安局当了一名战士。”1938年3月至5月,中共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抗日根据地建立,并成立了县公安局。我党在山东最早的公安机构,在抗日烽火中诞生。随着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各级公安保卫机构也相继建立。 

   “那个时候的公安局抗战时期公安工作,主要是维持治安、锄奸(伪组织、伪乡长、伪保长等)、反奸诉苦等,实际就是一支敌后武工队。解放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投降了公安工作转向蒋介石国民党的特务分子。主要任务是配合部队打仗、给部队带路、侦察、土改、剿匪等。”老人回忆说,自己刚参加战争时期的公安工作,没有固定的住所,到处打游击。而负责警卫及看押汉奸,就是老人的日常工作。 

  “有一次,我们在山区打扫战场时遭遇了十几个鬼子,我们人多把鬼子围起来了,鬼子兵力强,武器好,训练有素。我们只有汉阳造、土枪,最后虽然消灭了敌人,我们的战士也牺牲了40多人。”说到这里,老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那时候也看得开,牺牲了,就就地埋葬,我身边的战友牺牲了许多。”老人说到这里黯然神伤。 

  老人参军前后,正值山东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时期。自1941年起,山东的侵华日军集中大半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治安强化”、“扫荡”、“蚕食”一轮接着一轮,经济封锁,铁壁合围,无所不用其极。 

  “那时部队生活困难,吃的顿顿是是高粱面子窝窝头,就着盐水就对付一天。”说到军装,老人记忆最深刻。“当时没有被服厂,军装都是老百姓缝的,晚上睡觉从来和衣而卧,缩在草里睡觉,冷风一钻就直哆嗦。三九天,脚趾头、脚后跟冻得生疼,不能碰地。”捉虱子更是家常便饭。“我们的传统都是和老八路学的。”薛克诚说:“那时候,大家身上、衣服上虱子很多。”“没有虱子就不是革命(人)!”老人形象地说。 





  和他住不远处病房的王书珍常用特有的沉思和神伤擦拭记忆。她坐在病榻上,视线掠过窗外明亮的天空,谈起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她表现得很欣慰,“对我们这样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国家一直都记得我们。”在她身旁,同为检察官的儿子马新宏说,老人知道要接奖章,也是一夜没怎么睡,之前一跟她提起要授勋章和大阅兵,王书珍最常做的动作就是连连点头说“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