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养结合走得更快更远

20.01.2015  18:14

      据媒体报道,2014年,南京新增了116个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2015年政府将重点办好的民生十件实事中,也包括加强养老服务,建成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0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000余张。医养结合将成为南京养老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解决供需矛盾、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上,医养结合的的新型养老模式有巨大潜力。2012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医护型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对医养结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做好“顶层设计”之后,医养结合要落到地面仍有诸多技术性问题有待解决。

      医养结合的最大优势,是让老人享受到无缝衔接的养老与医疗服务。目前,大部分新增的医护型养老机构都是通过协议方式,与就近的卫生服务机构签约,这种相互分割的合作模式,并未真正提升养老机构本身的医疗服务水平。而在既有的成功案例中,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多是“一墙之隔”或“楼上楼下”,这样的模式推广起来也多有不便。由于社会整体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更多的养老机构“喊不动”医疗卫生部门。养老机构想要自行申报医疗资质,却普遍面临场地资金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不能纳入医保定点等现实困境。

      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仅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显然不够,迫切需要将其机制化、系统化。由于医养结合并非“贵族服务”,而要照顾到绝大部分群体,它必须具有便利性与经济性。所以,最理想的方式是整合各种资源,打造医护养乐一体化的新型机构,最大化集聚服务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应制定配套政策,为养老机构设立准入门槛,做到“养者能医”。

      此外,为了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周到、专业的医疗养老服务,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充分提供保障,如建立评估制度、管理办法、收费指导意见等;同时也要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市场化机制,鼓励福利机构、慈善组织、义工组织等积极介入。只有多方合力,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