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道者明道信道

13.07.2017  00:33

  作者:颜维琦

  《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如何传好道,育好人?重要一点在于,传道者自己要明道、信道。4月7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将做好教师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主要地位,强调抓好教师这个要害主体,保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就是捉住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牛鼻子”。

  教师既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一段时代以来,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治理工作有所放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同水平短板。比方,有的教师不器重方法方式,上课照本宣科、后果较差;有的教师在学术道德、学术标准方面存在不足;一些教师特殊是“海归”教师和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缺少对世情、国情、市情、社情的懂得;个别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途径和制度缺乏认同和自负,等等。

  应当意识到,要像抓学生思惟政治工作那样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对教师的思想教导,强化政策领导,推动服务支持,真挚关怀关爱教师群体,尽力让最优良的人成为高校老师,努力让高校先生成为最优秀的人。要让高校教师成为进步思维文明传布者、党执政的动摇支撑者,要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领导者跟引路人的义务。

  而要使教师承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首先要加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培育。要让教师时刻牢记本人的职责,不仅要常识传授,还要立德树人。有了这种意识,才干千方百计在教育教养中有所斟酌、有所谋划、有所体现。同时,教师要育德育心,就要控制必定的技能,要润物无声而不是僵硬植入德育主题,这就须要加强培训。这一点,上海已经有了很好的摸索,包含健全教师政治实践学习轨制,强化青年教师幻想信心教育和海归教师的国情教育,引诱教师加强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树立市级层面培训机制,开发教师德育意识和育德才能培训课程系统,构成师训课程尺度和课程样本,建破师训实际基地,为高校供给相似“中心厨房”的服务,推进高校教师进行入职和职中轮训。

  大学不是研讨院,更不能办成企业,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的第一舞台在课堂。除了推进分层、分类和分阶段培训,在教师评聘和考察中,也要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估导向,凸起对教书育人实绩的考核,引导每一名教师回归课堂、酷爱教学,引导教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全进程。当教师可能安心从教、静心从教、全心从教,当教师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风气和准则,大学能力真正成为育人的园地。

  《光亮日报》( 2017年04月08日 06版)

[责任编纂: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