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17.11.2014  12:39

中国江苏网11月17日讯  近年来,我市以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为基础,以用好创新型企业家为根本,以吸引创新型企业家为策略,创造性地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走出通过抓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带动和促进自主创新型企业发展,继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

据统计,围绕推动“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千亿元服务产业”发展,从2012年5月开始,徐州重视抓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分两批选拔确定336名培育对象,优先资助人才项目,集成政策给予支持,协调风创投对接融资。两年来,选聘36人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83人入选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新认定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家,实现境外上市1家、境内上市7家,在天津、上海挂牌融资42家。

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以做好服务促进创新型企业家培养为抓手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工作思路,不仅发挥了目标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结果目标化、管理规范化的特点和优势,也使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人才工作为经济大局服务的有效机制,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培训

培养企业家创新能力

徐州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徐州工业“成长、蜕变、辉煌”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徐州企业和企业家“敢闯、敢试、敢干”的创业史。

该负责人说,站在徐州经济社会发展潮头的企业家,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于提高我市工业经济整体质量,促进民营企业家队伍传承接力,推动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来,我市先后组织591人次赴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参加培训,并组织优秀企业家赴英国高校参加研修。通过培训,既开阔思路,激发思维,帮助企业家树立创建伟大企业的梦想,又支持他们清晰企业定位及升级方向,坚定升级的信心和信念。培训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主要通过鲜活的案例分析,引发思考,挖掘企业现存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改善方案。

在北大培训班上,徐州力泰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深结识了连云港康缘药业集团董事长萧伟,培训班结束后,双方谈妥了1700万元的合同。

据介绍,从每次课程之后的调研问卷及部分学员的一对一访谈来看,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高、收获大。企业家们纷纷表示,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对区域经济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意识;真正认识到个人学习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学到了好的工作理念和方法,特别是经济学及管理理论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的工作法。

项目

搭建企业家创新平台

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只是培养了“”,为“”配好“”也是徐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重点工作。

为给企业家营造更好创新环境,我市引入项目管理机制,从人才源头抓起,实施“企业研究生集聚计划”,5年引进8400多名硕博士研究生,对2346名硕博士研究生补助7100万元,其中省“苏北计划”和“博士计划”补助4720万元。同时积极打造人才基地,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骨干企业先后建立24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其中徐工集团等4家基地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基地。5年来入选省市“双创计划”、省“博士计划”122人,领办创办高科技企业46家,成为集聚优秀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深化市内交流,我市率先实施“校企合作共赢计划”,支持鼓励在徐各高校教师兼职创业,已重点资助31名优秀教师创业。同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6条具体措施,近两年,中国矿大、江苏师大、徐州医学院有4个团队入选省“双创团队”,获资助4200万元。

深化市外交流,我市加强与各重点高校院所的对接,经常开展毕业生选聘、科技项目合作等活动,市级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11家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选聘156名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全市校企联盟突破100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达2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

深化海外交流,依托徐州籍老乡,先后组建了15家海外招才引智联络处,依托海外专家协会组织,经常开展人才科技项目联络工作,扩大了徐州在海外的影响,已有4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徐州发展。

市人才办负责人介绍说:“对于创新型企业家,我们的一贯原则是‘你创新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有难我帮助、你受益我保护’。不仅给创新型企业家待遇、荣誉,更给他们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持。

金融

提升企业家融资水平

生产投入是今天的GDP,科技创新是明天的增长点。如何才能让创新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差钱”?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创新型企业和金融结合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多项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金融政策,不断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加大对创投补偿力度。

在徐州,创新型企业家在融资方面得到特殊的政策照顾。

市科技局联合江苏银行、紫金保险公司,在省内第一家运作“风险补偿基金+银行+担保”三方共担风险贷款模式,并先后开展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徐州市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三项科技金融结合的创新业务,累计撬动银行科技贷款近亿元。市人才办积极会同江苏银行徐州分行开展“人才贷”,徐州市创新企业家在江苏银行徐州分行授信企业85家,有担保或关联企业授信17家,贷款余额约30亿元。

如果说投融资平台是为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家服务的话,上市培育则是为大型创新型企业量身定做的平台。我市依托已有的资源和产业特色,引进各类证券机构、创投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对接,全力促进创新型企业与金融深度合作。

去年以来,为推进创新型企业家所在企业上市,徐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拟上市企业给予帮扶。经过一系列扎实有效工作,18家企业拟登陆中小板和创业板,6家企业即将在新三板挂牌。( 记者 魏宁 通讯员 徐仁才)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