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122”认证的消毒餐具抽检全部过关

14.01.2016  21:08

  一次性消毒餐具到底卫生不卫生?是不是经过“1122”认证的就等于上了保险?现代快报决定用检测来告诉大家真相。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的多家饭店餐馆采样了5个批次共15套一次性消毒餐具,送到了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有“1122”认证的,也包括没有认证的。检测结果显示,有“1122”认证的消毒餐具都是合格的,同样是包装一次性餐具但没有“1122”认证的,则被检出了大肠菌群。

  开始实验

  消毒剂残留检测:全部合格

  检测人员首先测的是游离性余氯,这种成分主要存在于消毒剂中。先用蒸馏水冲洗餐具两三次,冲洗的水样转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实验试剂,观察试管中水的颜色。游离性余氯含量越大,试管中水会出现渐偏黄的颜色。

  结论:根据国标,游离性余氯小于0.3mg/L即达标,本次检测中各个样品都合格。

  这项检测的是烷基(苯)磺酸钠,这是洗涤剂残留成分。还是用蒸馏水冲洗餐具的样液,放入萃取容器中,每个样品都滴入亚甲蓝溶液,亚甲蓝会与水中的阴离子发生反应,水样显蓝色。随后,将一种有机试剂加入到容器中进行萃取。静置容器,待有机试剂与水分离,就可以将试剂隔离出来,用分光光度计来对比试剂颜色。

  结论:国标规定烷基(苯)磺酸钠含量小于0.1mg/100cm2,这次检测全部样品都合格。

  洗涤剂残留检测:全部合格

  这次检测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人员用5平方厘米大小的灭菌滤纸片紧贴餐具内表面,1分钟后,放入50mL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后制成原液。再按照现行国标进行检测。

  结论:按规定,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不得检出,这次检测所有样品均合格。

  致病菌检测:全部合格

  非“1122”认证的餐具检出大肠菌群

  检测大肠菌群用的是纸片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检测用纸片,立即贴于餐具内表面,每件贴纸片2张,30秒之后,置于无菌塑料袋中。

  将已采样纸片置37℃下培养18小时,然后观察纸片颜色变化,如果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大肠菌群阳性。

  结论:国标规定在一次性餐饮具的内表面,不得检出大肠菌群。此次检测发现,含有“1122”认证的样品均合格,没有检出大肠菌群。非“1122”认证的两批次样品则均检出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容易引发腹泻等问题

  据餐具洗涤行业相关人士介绍,在餐具清洗、消毒、保洁三个环节中,任何一项措施不到位,都会造成大肠菌群超标。

  江苏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培训中心主任颜晓东介绍说,大肠杆菌虽然不是致病菌,但有时候也容易引发腹泻等消化道方面的问题,通俗说就是可能引起拉肚子。

  科普一下

  消毒餐具上桌后,用水冲洗其实没用

  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实验人员表示,很多人习惯于在拆开包装后,先冲洗下一次性消毒餐具,其实这一举动实际意义不大,可能餐具上的小灰尘能冲掉,但细菌是冲不掉的。颜晓东也认为,冲洗下更多是心理作用。他指出,除非是温度足够高的热水,可能有些许的帮助,但一般情况下是没用的。

  调查

  南京200多家饭店

  使用“黑餐具

  从去年8月1日起,南京市内各正规消毒餐饮具生产企业统一使用有“1122”认证的消毒餐具包装。近半年过去了,效果如何呢?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随机探访了南京市三条巷、红庙、估衣廊等地区的饭店,发现饭店用的消毒餐具基本都有“1122”认证。

  南京市餐饮具消毒行业协会顾问吕先铭介绍,“1122”认证并非强制性标志,但目前在南京推广得还不错,覆盖率已经接近95%,现在每天有30多万套“1122”消毒餐具走上餐桌。不过他也表示,仍有黑作坊偷送不合格餐具给一些小餐馆,经过他们统计,大概涉及南京200多家饭店。

  “净洁”和“佳洁

  消毒餐具有问题

  吕先铭介绍,在最近一次检查中,他们发现名为“净洁”的消毒餐具不仅产品质量不合格,就连包装上的厂址也是假的。协会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净洁”的消毒餐具曾因卫生状况或质量不达标被查处过,还曾换过“保食洁”“心洁”等名称,最后改名为“净洁”。据了解,上述被查的餐具成本很低,只有5毛多。“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套消毒餐具成本最起码在一元钱左右。

  吕先铭介绍,他们在查处中发现,还有位于江宁区湖熟的企业仿冒1122餐饮具包装,名为“佳洁”,包装和正规的1122消毒餐饮具很相似。目前,南京市餐饮具消毒行业协会已经建议关停。(赵书伶 张瑜)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