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警方摧毁一个覆盖全国的特大假药制售团伙

08.01.2015  18:20

   玉米粉竟成了治白内障的“特效药

  泰州警方摧毁一个覆盖全国的特大假药制售团伙

  中国江苏网1月8日讯 网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市民赵女士花了1600元,网购了两盒治疗白内障的药。不料,白内障没治好,反而频遭卖药的电话骚扰。

  我市警方接到举报后,迅速成立专案组。昨天,泰州警方发布消息称,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民警从两盒假药入手,成功摧毁了一个特大假药制售团伙,涉案金额5100万余元。

  夸张的是,这个团伙生产的假药达44种,包括治糖尿病、白内障、结肠炎、耳聋耳鸣、鼻炎等30余类病症,而除了包装不同,胶囊里的“药品”完全一样——都是小麦粉、玉米粉。

   教授”卖药

   居民频遭骚扰

  医药高新区明珠街道居民赵女士年逾五旬,患有白内障,她经常上网查询治疗方法。

  一天,她在网上发现“眼明清胶囊”的广告网页,看上去很正规。赵女士遂拨打了销售电话咨询。

  一男子自称北京医科大学“王教授”,说“眼明清胶囊”治疗白内障很有效果。

  赵女士信以为真,就以1600元的价格购得两盒“眼明清胶囊”,“王教授”还“买二赠一”,额外送了一盒。

  赵女士服用了一个多月,没有见效,就电话告知“王教授”。“王教授”称,将有专家团队进行回访。

  此后,赵女士连续多日接到“010-56955×××”的来电骚扰,对方自称北京中医研究院的专家,每天不停推荐其他药物,让赵女士购买。

  赵女士不堪其扰,2014年7月22日向公安机关举报。

  警方鉴定,“眼明清胶囊”系假药。

  同年9月5日,靖江人常某网购用于治疗结肠炎的“结肠灵胶囊”,服用后无效果。后经鉴定,同样是假药,且该药品来源、销售方式、价格等与“眼明清胶囊”一致。

   顺藤摸瓜

   找到蛛丝马迹

  这两条线索引起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抽调各部门干警,于2014年9月19日成立“9·19”生产销售假药案专案组。

  通过两个多月的秘密侦查,警方发现销售“眼明清胶囊”、“结肠灵胶囊”的,是一个覆盖全国的特大生产、销售假药团伙。

  该团伙犯罪覆盖面广、隐蔽性强。涉案药品的生产地在湖北省天门市,半成品运至武汉洪山区仓库进行包装,根据北京电话销售平台和网络在线订单,从武汉通过多家快递公司发货。

  民警先后前往南京、武汉、天门、荆门、北京、哈尔滨、河北廊坊等地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秘密侦查,发现了嫌疑人周治祥、周锦明父子等人的犯罪轨迹。

   集群战役

   跨省摧毁假药链条

  此案也引起了部、省两级公安机关的高度关注,公安部、省厅专门派人来泰州指导督办,并表示将协调涉案省份公安机关全力配合,适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集群战役。

  2014年12月19日,在泰州市公安局统一指挥下,北京、河北廊坊、黑龙江哈尔滨、湖北武汉、湖北天门等地同时集中收网,一举抓获湖北天门人周治祥、周锦明父子,哈尔滨人张某,湖北武汉人丁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涉案资金260余万元及用非法所得购买的两辆汽车(价值200余万元),捣毁生产、销售、仓储、推介等窝点7处,收缴各类假药成品、半成品价值2000余万元,以及假药生产工具若干。

  经突审,专案组又明确了其他8名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专案组侦查发现,以湖北武汉籍犯罪嫌疑人周治祥、周锦明父子为首的团伙,自2008年起,经周密策划、严密分工,在武汉、北京、哈尔滨等地组织实施生产、销售“眼明清胶囊”、“结肠灵胶囊”、“强肌胶囊”、“疝气清胶囊”等数十种假药,非法所得5160余万元。仅2014年8月至10月间,该团伙成员周锦明使用的作案银行卡之一——工商银行卡中,即转入销售假药资金230余万元。

   44种假药

   成分都是小麦粉、玉米粉

  专案组进一步侦查发现,这个团伙生产的假药,种类涉及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结肠炎、耳聋耳鸣、鼻炎等30余类病症,共44种,先后销往黑龙江、北京、江苏、河北、云南、陕西、天津等20多省市,受害人大多是老年人和慢性病人。

  经泰州药监部门认定,这44种假药成分完全相同,都是用小麦粉、玉米粉等包装成各种药。

  泰州药监局稽查处副处长郭全说,集中收网时,发现这些假药的生产窝点居然在一间卫生间内。大量的未灌装的胶囊就堆放在便坑旁。待灌装的药材就是小麦粉、玉米粉。患者要什么药,犯罪嫌疑人会根据要求,贴上对应的标签发货。一瓶假药从生产到销售,成本不过1.6元,但卖给患者,一盒6瓶是800元。

   利欲熏心

   父子联手制售假药

  57岁的周治祥,湖北省天门山干驿镇人,系生产销售假药案的主犯。周治祥在北京丰台区租房,弄了家电话销售公司,电话诊断、推销药品。

  周治祥在销售假药过程中,假冒各大医院的“教授”,专门为受害者提供咨询,诱骗受害者购买其宣传的假药,获取受害人的联系方式和邮寄地址,并遥控指挥儿子周锦明在武汉和其他犯罪嫌疑人生产、包装、发货。

  29岁的周锦明,大学毕业后,一直跟着父亲周治祥制售假药。他雇人负责武汉假药仓库,收取半成品药物及包装物,与物流联系,每天发送假药。

   相关新闻:

   女大学生沦为帮凶

  “叔叔,我可以回去过年吗?”见到前来提审的警察,湖北籍犯罪嫌疑人、90后女大学生丁某如遇救星。

  “昨天,你妈妈来到泰州了解你的案情,并为你请了律师。”听了民警的话,丁某眼圈瞬间红了,“我妈妈身体怎么样?爸爸没来吗?

  听说爸爸没来泰州,丁某眼神黯淡下去,特别失落。

  丁某说,她是独女,从小备受父母宠爱。高中阶段需要住校,母亲担心她热啊冷的,就每周二四六给她送饭菜。第一年高考,她考取了湖南长沙一所高校,父母舍不得她出省读书,就让她复读了一年。

  大学一毕业,丁某随男友到了武汉洪山区,在一家证券公司实习,月薪2000元。后来,男友的表姐夫周锦明说,想找个自己人帮忙做财务,月薪3500元,伙食费另外付。

  收入不低,丁某欢天喜地应下这个差事。

  周氏父子给了她一本《说话的艺术》的手抄本,让她好好琢磨。

  这本教材是周氏父子自编的,上面全部是销售假药时,如何应对患者问题的对答。

  丁某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利欲熏心,她已经顾不上探究了,很快成了制售假药集团的帮凶。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