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薪招人实为诈骗的陷阱

02.06.2016  15:25
暑期临近,大量社会闲散人员、毕业大学生急需找工作谋生,一些人利用部分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态,通过各种虚假手段进行诈骗。警方提示,部分毕业生涉世未深,很容易受高薪诱惑,上当受骗,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一、典型案例 近日睢宁警方接到报警称:一群求职者笔试结束时,包括监考生的手机全部被骗走。据受害者称,在求职时到了晚上快5点时,笔试才正式开始,刘老板跟小芳和其他几名协助招聘的女孩说:“我们这是封闭性的考试,主要不是看成绩,要看每个人的态度,你们肯定是公司一员了,但也要参加考试。”以此要求求职者须上交手机,还要提供开机密码。小芳说,答题的同时,还要协助老板负责考场的纪律。考试开始时,小芳的手机并没有上交,后来彭总把她喊出来,询问晚上订好饭店了吗,小芳当即拿出手机订饭店,彭总随即要求,“你的手机也不要带进去了,让求职者看看我们是很公平的。”小芳没有多想,把手机也交了。开考10多分钟,就有人把试卷做完了,而且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百分百过,这题目我都会做!”这名求职者把试卷交给小芳后,由小芳带着到会议室外取手机时,这时才发现,所有求职者总共40部手机,连同刘老板和彭总一起消失了。                                二、案件特点 1、作案成本低,打击难度大。犯罪分子只需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虚假招聘信息,漫天撒网,然后坐等“鱼儿”上钩即可。 2、被骗群体的特殊性。被骗群体多为社会闲散人员或毕业大学生,由于防范意识薄弱,社会经验不足,加之急于积攒工作经验和寻找工作,易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被骗。 3、潜在的危害性强。虽然此类诈骗涉及的金额不是很大,但相对于并不“富裕”的被骗群体而言,经济损失大;并且被骗后,许多大学生不好意思告诉父母,而一些打工者本身经济就紧张,更是雪上加霜。 三、警方提示可以着重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1、对于虚假招人信息,求职者在面试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招人的工作单位各类证件和手续,包括房产证、身份证以及租赁合同等。已确定对方是正规的用人单位,在确定之后再决定是否要进行笔试,再继续签订劳动合同。 2、对于虚假招人信息,当求职者接触到高薪,待遇及其好的工作岗位时,求职者不要盲目参加面试和笔试,甚至签订合同,应该事先上网查询,也可实地调查,或者前往正规职业中介进行咨询,做到心中有数。 3、对于招人信息的“模糊化”,面试或笔试时发生的一些不合法的行为,比如上交手机和交出开机密码这种不合逻辑的要求,求职者完全可以不予理会,切莫轻听轻信,必要的时候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