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正步,为何那么帅?

09.05.2015  16:21

  5月7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亮相红场阅兵最后一次彩排。  来源:CFP 

  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将于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彩排过程中高歌一曲《喀秋莎》,已经令解放军仪仗队一鸣惊人。解放军方队踢正步时,那种意气风发更能让观众们不禁热血沸腾。为什么解放军的正步如此令人心潮澎湃? 

  ◎踢正步从何而来? 

  正步起源于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特征是腿高抬至与地面平行。17世纪时,普鲁士十分流行这种舞蹈。至18世纪,普鲁士军队在阅兵中吸取了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形成了“正步走”。正步走原名即来自德文的“阅兵步法”(Paradeschritt)。

  表现普鲁士士兵走正步的绘画 

  英语中称这种姿势为“鹅步”(Goose-step),意思是像鹅走路一样,高抬腿向前迈步。普军士兵在军官们的高声命令下踢出震撼大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象征着普鲁士不仅仅是个强国,而且是个高傲的强国。 

  普鲁士辉煌的军事胜利,使其军事思想和管理体制迅速被世界借鉴,正步走逐渐传到其他国家。 

  ◎解放军如何踢正步? 

  中国解放军历来重视正步的训练,认为这是建立军队纪律性和体现军威的重要形式。 

  解放军“正步走”在新中国刚成立时还没成型。直到上世纪50年代,我军在借鉴苏联队列训练经验之上,进行了适应中国军人身材的改动。俄罗斯正步踢出时腿与地面成直角,脚落地时产生冲击,行进时跳跃感强,震荡大。我国解放军则将步幅缩小,调整到适合中国人体型的幅度。 

  俄罗斯军人踏步时要将下巴扬起,下巴抬起视线略为向下彰显了俄罗斯军人“傲视天下”的气质。解放军也没有采用这种方式。

  5月6日,仪仗队官兵在授勋仪式后合影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对正步行进步法作出苛刻要求——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为中国人的身材度身定制的正步行进,步伐整齐庄严,脚步踏地声音很震撼,抬腿较高姿势美观,尤其讲究手臂、腿动作的划一。 

  解放军仪仗队的选拔条件同样严苛,队员身高在180~190厘米之间,体重80公斤左右,五官端正、目光有神,气质与身体协调性要好。 

  而且日常训练也十分严格,踢正步时,要求“踢腿生风、落地砸坑”,队员们要在小腿上绑5公斤重的沙袋,一踢就是上百次、上千次,每人每年平均要穿破7  双皮鞋。 

  正是在严苛的正步标准、队员选拔、日常训练综合作用之下,才每每让观看解放军正步走的观众感到精神抖擞、气势雄浑。 

  ◎参加俄罗斯大阅兵对解放军有啥挑战? 

  中国方队的住宿地点到郊区训练场乘车需要2个小时,战士们需要早晨3点半左右起床,4点出发,饮食也没有规律。112名战士4月25日下飞机后,仅用一天时间倒时差,第二天就投入了适应性训练,没谁抱怨过。 

  与国内平坦马路不同,莫斯科红场的地面不但起伏不平,而且是由石块砌成的。这对仪仗队来说是一大考验。另外,俄罗斯军队每步80厘米,中国仪仗队每步75厘米。在起伏不平的石块路,跟得上俄罗斯军队并非易事。不过,中国仪仗队的战士说了,不管道路多么坎坷不平,步伐仍会一如既往地铿锵有力、整齐划一。

  ◎听说解放军方队有彩蛋? 

  解放军仪仗队在彩排过程中用俄语高唱《喀秋莎》,获得很多现场观众的掌声,这则视频想必也有很多人看过了。 

  一位仪仗队战士曾向人民日报记者透露,他会唱的俄语歌不止一首《喀秋莎》,到5月9日正式阅兵,中国仪仗队还会给俄罗斯民众带来新的惊喜。具体是什么样的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