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如何管好60万观灯人流的?来看看“夫子庙经验”

02.01.2015  15:36

龙虎网讯 上海踩踏事故并非孤例,早在2004年,北京密云迎春灯展上也发生过情形类似的严重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踩踏事故为何频频发生,在密集人流的控制方面,究竟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又有哪些教训需要我们吸取?不妨让我们把视角拉回南京,一起来看看一年一度的夫子庙元宵灯会是如何做到秩序井然的。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茂川

去年夫子庙元宵灯会

涌入60万观灯市民

每年的元宵灯会,南京夫子庙都会迎来数十万的观灯市民,去年元宵佳节,人流量更是达到了60万之多。为了现场实地体验,扬子晚报记者也特地赶了一回热闹。当晚7点,扬子晚报记者跟着人潮,从状元楼宾馆的入口处开始出发,沿着夫子庙逛了一圈足足花了45分钟。

夫子庙四大经验应对超大人流

虽然一直是人山人海,但总体而言,这么多年来夫子庙观灯现场的秩序还是井然的,这一切都得益于“四大经验”。

经验1

四色预警机制

记者了解到,每年灯会期间,公安部门都会实施客流引导,根据中心景区人流“正常、饱和、拥挤、急聚”四种情形,对应建立“绿、黄、橙、红”四色预警机制。为了决策更合理,有关部门还特地配备了视频监控人流计数系统。它是一个包括视频监控和红外线人数统计的系统,结合人流计数自动提示红、橙、黄、绿四色预警。

经验2

三进三出”控制进出口

举个例子,进入黄色等级以后,警方将视情况分步采取文德桥单向通行、西牌坊北牌坊单向通行、景区整体单向通行、控口缓入、全面禁入等安全保障措施。整体单向通行的线路,可概括为“三进三出”:即确定夫子庙北牌坊、东牌坊、美食街东口为主要进口,西牌坊、夫子庙小学、美食街西口为主要出口。

经验3

搭“人墙”分隔人流

此次上海踩踏事故,有专家直指人流控制不力是重要原因。这方面南京也有经验。公安部门将夫子庙景区由内到外划分为中心区、缓冲区和分流区,分别对人员、车辆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中心区人流急聚,即达到红色预警时,将在夫子庙广场搭设“人墙”,将广场阻隔为泮池、大成殿二个独立区域,从东牌坊、北牌坊进入的观灯群众将分别以西牌坊和夫子庙小学为出口。

经验4

1.1平方公里集中5000警力

此次上海踩踏事故中,有网友质疑,踩踏事故虽然为突发事故,但1200多警力如何维持几十万人的秩序?

在这一点上,南京也做得比较好。去年元宵灯会当天,南京警方启动了一级巡防,秦淮灯会现场1.1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执勤警力达5000名,在马路上每隔5米就可以看见一位民警。同时,在核心景区布建120个单兵小组,由治安、特警、武警、消防等警种抽调人员,每6人一组,分片巡逻、定点值守,第一时间就近就地化解各类紧急情况,为灯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效确保了灯会展区及夫子庙景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警方人士

根据人流量

扩大管控范围

针对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南京一位长期从事大型活动安保的警方人士认为,要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根据人流量,实时扩大管控范围是前提。此外,要避免人流集中区出现交叉。该人士说,会引起人流量过度集中的活动,肯定是有预案的,且预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变动,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根据人流量扩大管控范围。“如果新街口广场中心有活动,先期的管控是在洪武路、淮海路、王府大街、长江路一圈,如果发现人流量猛增,有点吃紧,就要及时再往外扩,到太平南路、建邺路、上海路和珠江路一圈,像禁止车辆驶入等等。”(记者郭一鹏)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吴鑫浩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