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见闻:女孩古丽帕热的“双语”角色转换
中新社新疆库尔勒8月20日电 题:女孩古丽帕热的“双语”角色转换
中新社记者阚枫
“我从这个中学走出去求学深造,去看外面的世界;十年后,我有义务回到家乡,用我所学帮助更多孩子。”回忆求学历程,维吾尔族姑娘古丽帕热·依力哈木说了一句“知识改变命运”。
今年25岁,古丽帕热自小生活在新疆库尔勒,这里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全市近百万人口中,有汉、维、蒙、回等23个民族。
古丽帕热现在是库尔勒第六中学高中双语班的教师。2005年她从这所学校完成初中课程远赴广州求学,2013年从内地大学毕业后回归母校,八年时间,她完成从“课桌”到“讲台”的角色转换。
“双语教学”是新疆提高当地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的一项重要工程,已有30多年实践历程。
“我从小就上双语班,我母亲目前在一所中学用汉语教授初中地理课程。”古丽帕热说,父母鼓励她和兄妹们学汉语,还支持她考取了广州“内高班”。
“内高班”,全称为内地高中班,其目的是提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更好高中教育的机会。2000年9月开始,中国政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十个经济发达城市的高级中学开办了“内高班”。
2005年古丽帕热考入广州百年名校协和高中“内高班”。回忆起十年前初入内地的经历,古丽帕热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都让她大开眼界。
“比这些印象更深的,是那些年高中老师和同学给自己的关心、帮助。”直到现在,古丽帕热当年在广州的老师和同学仍经常与她联系,如今遇到一些教学难题,她常常向当年的老师请教。
4年后,古丽帕热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她说,决定报考师范专业时,她已决定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育人。
“是当年双语学习,让我得到了更好的求学机会,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遇;如今,成为双语班的老师,我要用所学现代教育理念,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既掌握母语,又学会国家通用语言。”古丽帕热·依力哈木说。
古丽帕热的“双语”经历,可以说是近年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缩影。
她回忆自己小时候,家乡学校的双语班数量少,学生也不多。
回归家乡,古丽帕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如今的双语教育正在受到家长们的追捧”,尤其当年就读“内高班”的学生越来越多回到家乡工作。
据统计,过去的五年中,新疆建成了1800多所农村双语幼儿园,累计已达2500所;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普及率由59%提高到89%,在园幼儿数由26万增长到48万;中小学双语教育由34%提高到69%,双语班学生数由70万增长到150万;“内高班”在校生也由1.9万人增加到3.4万人。(完)
原标题:南疆见闻:女孩古丽帕热的“双语”角色转换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