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困难家庭 常州分十级每年定额救济补助

14.05.2015  14:44

  补助标准分别为0.5万元至5万元

  “光让见义勇为人员不流泪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有微笑,使他们的生活能够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昨日,江苏省公安厅、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在常州召开全省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会上,记者获悉,2014年4月制定常州出台《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困难家庭救济补助实施办法》。根据其家庭收入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分为十个等级,每年给予救济补助,确保每一个牺牲伤残人员家庭都能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常州全市现有的36位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的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家庭生活均已达到或超出本地平均水平。

  背景:

  见义勇为人员中

  约3成存在不同困难

  见义勇为人员、尤其是牺牲伤残人员的家庭在遇到生活困难和重大变故时,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伸出援手、雪中送炭。但是据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调查,常州市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中,约有30%的家庭在基本生活、医疗、就业、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同时,由于对见义勇为人员家庭真实的生活状况和所需所急并不十分清楚,见义勇为基金会提供的一些服务、赠送的一些物品并不一定是他们最需要的。因此,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认为,必须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入手,解决实际问题,落实长效措施,完善工作机制。

  对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家庭实行制度性的经济救济和补助,既没有现成的政策法规依据,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在基础调查中,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发现了一些制约救济补助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一是岗位的流动性导致统计工作存在困难。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和家庭成员多为自由职业者,就业岗位流动性大,收入也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可能造成少数受助对象隐瞒就业岗位和收入,影响调查的真实性。二是收入的隐秘性影响救济补助公正开展。一些从事农业耕作、打零工、个体商贩的被调查对象收入隐秘性强,证明其收入情况的唯一依据就是本人口述,一些如利息、租金等财产性收入和赠送、慰问金等转移性收入很难准确统计,影响救济补助金额和等级的确定。三是社会的攀比心可能引起其他群体不满。基础调查中,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意识到,如果过于强调用单纯的经济手段让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家庭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收入,不适度把握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很容易引起军队等其他群体的烈士和伤残人员家庭心理失衡,甚至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解决:

  制定十级补助办法

  最高年补助不超5万元

  2014年以来,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结合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实施意见》,主动与市人社、统计、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了解相关社保经济指数和法律政策依据。抽调24名见义勇为工作站站长组成调查班子,按照统一要求和规定程序,对历年来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420名见义勇为人员进行全面走访,了解实际困难和所需所求,通过3轮复查,基本摸清了全市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家庭生活状况。

  经调查,常州全市共有户籍在常见义勇为烈士和牺牲伤残人员36名,其中烈士6名、未被评为烈士的牺牲人员6名(已除去户籍不在常人员和无需要赡养抚养直系亲属人员)、受伤致残人员24名;城镇户籍20名、农村户籍16名;17人低于人均工资收入,19人高于人均工资收入。

  据了解,因考虑到家庭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使救济补助工作便于操作,常州市设定了若干救济补助等级标准:根据受助对象家庭实际收入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具体分每年0.5万、1万、1.5万、2万、2.5万、3万、3.5万、4万、4.5万和5万元10个等级,对特困家庭每年最高补助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通过梯次性的救助,确保每一个牺牲伤残人员家庭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目前,全市两级基金会已对17个收入在平均线以下的家庭发放了救助金13万元。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将见义勇为烈士、牺牲人员、失独家庭和伤残5级以上见义勇为人员作为救助帮扶重点,专门建立重点服务对象联系帮扶点,对9名见义勇为革命烈士和三级以上伤残人员定期联系,落实重点保障,确保其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对家庭缺少主劳力、见义勇为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一旦有重大变故,最短时间内调整经济补偿标准;对五级以上伤残人员医疗费用等特殊情况,实行一事一策、个案解决,确保见义勇为英雄流血不流泪!

  受益:

  36位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

  生活水平超平均

  55岁的蒋建祥,2001年一天晚上勇斗歹徒,身中多刀仍殊死搏斗,最终协助警方破获了四起恶性抢劫大案,他也因此失明。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蒋建祥在采访时说,“去年基金会补助我四万四千八百元,还帮我开了盲人推拿所,我和妻子两人一年收入有8万多元,衣食无忧。现在我坐公交车不要钱、去看病有优待,兰陵派出所还专门为我成立了爱心服务小组,基金会和派出所的人经常来看我,一张嘴我就知道是谁。

  家住朝阳二村的周坤,2008年在救火过程中头部受重伤,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加上病退工资,全年家庭收入4万多元。常州市、区两级基金会,现在每年补助他3万多元。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周坤采访时说:“基金会的同志像家里人一样,有他们我就心里踏实了。儿子念职高,学费缺一万元,他们了解情况后很快增补了一万元。怕孩子学校没好的吃,每月还专门补贴500元。家里吊顶坏了,也是他们来修……我心里暖阳阳的,拐杖现在都不用了。

  对所有见义勇为人员,常州实行跟踪慰问制度。对伤残人员每年组织一次体检、每人办理一份补充医疗保险、每两年组织符合条件人员外出疗养;发放《见义勇为优待就医证》,享受免费挂号、优先救治的绿色通道;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终身享受伤残抚恤金;每一名致残人员获得志愿者“一对一”帮助和服务。同时,提供困难人员住房保障和子女就学补助;解决城市落户;见义勇为人员和烈士配偶、父母,免费乘坐城市公交……

  人心暖起来,需要全社会共建共享。常州近年来,在全省率先设立“见义勇为宣传日”、开通“见义勇为网站”,组建了见义勇为志愿者合唱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达到了“选树一人,带动一批,影响一方”的良好效应。目前,常州全市现有的36位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的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家庭生活均已达到或超出本地平均水平。

  通讯员荆轩记者张斌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