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打造产城融合、开放创新的科技新城

29.02.2016  16:35

  以新兴产业集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正成为撬动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更好更快发展的支点,收获“产”与“城”、“质”与“量”融合发展的新跨越。
  连日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刘志峰带领班子成员密集走访了园区重点部门和企业,道一声祝福,送一声期许。“2016年,是武进经济开发区成立10周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和省级高新区建设的启动之年。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西太湖全体干群正审时度势、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全力开启新的征途。”刘志峰说。
  4+1主战场上演“速度”与“激情”
  2月14日,新投用的以色列中心,绿意盈盈的草地上,红蓝两色的“CIP”立体L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预示着新的开始。
  走进中心,新成立的中以常州创新园管理办公室将场地临时转移到一间会议室,从市、区和管委会抽调的23名精干力量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办公室正在装修,大家先挤在这里抱团工作。”中以管理办副主任赵东良笑说,“我们就差一张‘敬业福’了。”
  一大早,西太湖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立鸿收到了一张工作计划表,30多项密集工作计划让他每天的安排都卡到了小时上。“要到上海进行互联网招商推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园筹备入驻,《建军大业》、《归来》等影视作品即将进驻西太湖影视新媒体基地拍摄,我们这里年味散得快,工作停不下来。”
  2月15日,西太湖健康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胡骥忠领到了新一年的招商任务。“年内要引进健康制造项目35个、高端健康服务项目5个,形成健康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加快创建国家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推进国家辅具康复器材常州中心及江苏省医疗器械创新创业示范区等平台体系建设。”
  春节前,随着泰富石墨烯电池项目等21个石墨烯项目集中签约落户,西太湖石墨烯企业已从最初的2家发展到70家,先后斩获10项全球第一。节后开工第一天,二维碳素的生产线就开始运转起来,年前的一批订单急着发往深圳;常州中超石墨烯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瞄准110千伏及以上交联电缆用石墨烯复合半导电屏蔽,筹建第二条生产线……
  西太湖医疗产业孵化园,常州首个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江苏科标医学检测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超级网剧《灭罪师》拍摄如火如荼……西太湖政企同心,奏响了2016年“春之曲”,演绎着“速度”与“激情”的西太湖版本。
  回望10年发展路    擘画未来新蓝图
  对于西太湖的未来,刘志峰描绘了一幅发展蓝图:全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之城、创新驱动的活力之城、生态优美的绿色之城、产城融合的现代之城,努力成为产城融合、开放创新的科技新城。
  “常武地区高新区、开发区群雄逐鹿,西太湖如何才能创新业、展风姿?”刘志峰坦言,面对全国各地开发区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实,西太湖也曾面临“鱼和熊掌”的艰难取舍。
  回望10年发展路:2006年,随着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成立,西太湖由纯农业开发为导向的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转型升级为以清洁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开发区,正式拉开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序幕;
  2008年,区委、区政府作出“挺进西太湖,建设滨湖城”的重大战略决策,成立西太湖生态休闲区,拉开了滨湖新城建设的序幕;
  2012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考察园区,为西太湖发展确立了科技新城的建设理念;
  2013年,西太湖生态休闲区与武进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拉开了产城融合、科技新城建设的序幕;
  2015年11月,园区获批成为省级高新区,为区域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赢得了地位、明确了方向。
  10年发展,西太湖确立了“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开放包容、产城融合”的发展方针,形成了以先进碳材料产业、健康产业、互联网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以及中以国际合作为主导的“4+1”特色发展格局,形成了以开放创新为立足点,坚持内涵化、差别化发展的独特模式。
  目前,园区集聚了全国50%以上的石墨烯企业,中以创新园成为中以两国政府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创新合作示范园区,健康产业制造业项目累计突破100个,互联网产业累计引进企业102家,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开启文化产业发展大幕……
事实证明,优而新的产业增量做大了总量,推动了结构优化。“变高、变轻、变优、变绿的产业结构,为我们下个10年更高水平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刘志峰说。
  满怀踌躇发展志    蹄疾步稳建新景
  一步领先,方能步步领先。顶层设计的突破,方能带来基层实践的创新。深层次“梗阻”如何破除?当前,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已经成为西太湖聚焦聚力的重点。
  2015年,园区建立了科技企业风险补偿金贷款业务和电商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征图新视获得首笔科技贷款500万元。创投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截至目前,已集聚创投和创投管理企业70家,制定了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方案和运营规则,参与组建基金11只,总规模20亿元。
  以第六元素、二维碳素为代表的一批上市企业,将创新与资本融入产业发展的“肌体”,已成为西太湖企业培育的现实模板。刘志峰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培育一家上市企业就像孵化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对税收、资本、项目等资源要素产生的强大“虹吸效应”将持续爆发。
  为此,今年园区将大力推进引资、融资、投资三资融合,调整优化招商引资政策与方式,为园区科技企业创造债权融资条件,提升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回报。同时,加快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兴产业母基金,并围绕产业类别和发展阶段设立相应子基金,逐步理顺产业基金的管理框架和运作体系。
  “我们不仅要产值,更要市值。”刘志峰表示,未来5年,西太湖将全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即每年引进200个科技型项目,5年内集聚1000个科技型项目,“十三五”期间新增30家上市公司、超1000亿市值,资本市场的西太湖板块呼之欲出。
  刘志峰强调,在资本市场西太湖板块的谋篇布局中,特别要提高国资利用水平,建设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荣的有效机制,形成国资快速增值通道,反哺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西太湖的实践表明:创新发展,避免了低水平循环;协调发展,避免了顾此失彼;绿色发展,避免了资源枯竭。打造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共赢”,始终是园区追求的不竭动力。从北部片区的精致现代化小城镇,中部片区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南部片区的宜居宜业示范区……诠释着建设者们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的现代理念,描绘出满怀踌躇发展志、蹄疾步稳建新景的新年期许。

来源:常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