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牵住产业转型升级“牛鼻子” 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徐州方案”获点赞
新华网南京11月11日电(虞启忠)昔日贾汪区采矿塌陷区变身美丽城市绿洲、邳州市一颗银杏树种子如今生长成数千亩银杏林,远远看去“满城皆是黄金甲”,日前,当“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走进徐州时,我们着实被眼前的巨变震惊了!而这沧桑巨变的背后,是徐州各地牵住产业转型升级“牛鼻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徐州方案”也因此获得社会各方点赞。
邳州:一步“活水”棋 美了一座城富民一方
秋季的邳州银杏湖风景区,游人如织。铁富镇“时光隧道”、邳州沂河悬索玻璃桥是游客“网红”打卡地。
图为进入观赏期的银杏“时光隧道”
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有一条特色乡村公路,因两边银杏相互交织自然形成了“隧道”奇观而被冠名为“时光隧道”。“时光隧道”全长3000余米,一年四季皆可观赏,特别是每年秋冬季,披了“金”的“时光隧道”甚是迷人。金黄的叶片挂满枝头,漫步其中,恍若进入童话般世界中。
图为沂河悬索玻璃桥
据邳州市水务局副主任曹祥东介绍,姚庄村村民原本也是种植传统的水稻等农作物,农田灌溉水取之沂河,但因为沂河河道邳州段一马平川,经常出现“要水水不来,不要水成灾”的尴尬境地,农业种植和农业附加值一直不高。“看到发展中的短板,政府决定先治水,再向农作物要效益。”曹祥东说,经过多方论证,最后决定实施沂河拦蓄水利工程,如今拦蓄形成的3800亩的壮阔湖面蓄水,不但可以保障邳州18个乡村灌溉,而且还在湖面上架起邳州沂河悬索玻璃桥,玻璃栈桥不高,也没有置身崇山峻岭的惊险,但却显得格外唯美、仙气十足。由于桥梁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人站在上面,桥下滑的最大幅度可达一米左右,成为江苏省少见的玻璃步道悬索桥,是邳州银杏湖风景区的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治水取得了成效,生态水环境有了保障,就应该向农作要效益了。因为邳州当地农民有种植银杏树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决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广植银杏,90年代中期联合企业推进银杏精深加工,近年来银杏生态旅游蓬勃兴起,大力推动银杏一二三产贯通发展。邳州依托良好的水生态,将“一棵树”资源做大,实现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坚持绿色发展,聚焦生态富民。银杏时光隧道让姚庄人真切感受到银杏风景的效益,体会种出风景、种出生态、种出产业、种出富民的深刻内涵。2018年人均纯收入31280元。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银杏村落、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
贾汪:昔日采煤塌陷区华丽变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从过去千疮百孔的采煤塌陷区,到如今环境优美的“潘安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背后是徐州贾汪区对传统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引“水”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次探索。
据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贾汪分局副局长石冬跃介绍,潘安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西南部,地处徐州主城区与贾汪城区中间地带。该处本无湖,原来是徐矿集团权台矿和旗山矿的采煤塌陷区域。
坑洼破败、灰头土脸,和美丽一点关系没有,“黑、脏、乱”是它的真实面孔;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当时周边居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2010年3月,贾汪区正式对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并提出改造不仅要有决心,更要有智慧,通过“挖深填浅、分层剥离、交错回填”为核心的土壤重构技术,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并引入大运河水形成湖面,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
2015年潘安湖湿地公园依托潘安古镇,建设4000米水系景观带、潘安古祠、四大美男馆、煤矿博物馆等景点,建设潘安湖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完善潘安湖湿地公园的文化休闲娱乐功能。景区共栽植大树乔木16万棵,灌木及地被100万平方米,水生植物98万平方米。景区内已建成24座桥梁、12座码头、12个停车场、11公里的环湖路、7公里的游步道、10公里的木栈道及环湖路。2017年,潘安湖湿地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图为昔日采煤塌陷区变身美丽潘安湖
11月8日下午,在我们前往潘安湖风景区的道路旁,“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标语随处可见,原来是采煤塌陷区,经生态修复蝶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这应该是徐州贾汪区人最深刻的生态反思吧!
尽管为生态修复付出了巨大代价,但贾汪区的转型实践也堪称是“经典智慧”。据悉,生态治理的“徐州方案”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贾汪区塌陷区将坚持走符合国情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让贾汪真的“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