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拔火罐"拔"出水泡 血压计"超期服役"低血压测成高血压

29.07.2015  17:47

资料图片

   中国江苏网7月29日讯 (记者 张立婷)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一份2014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宿迁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宿迁市已收集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713例。其中,有近一成不良事件都发生在家中,主要跟操作不当有关。那么,普通市民该如何规避这类风险呢?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到底是什么?  

  在很多人印象中,医疗器械好像是医院的事儿。其实不然,小到一个创可贴、医用棉签、退热贴、隐形眼镜,大到血压计、血糖检测仪、家用制氧机等,都统称为医疗器械。随着大众保健观念的提升,以前这些主要在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也纷纷在小型化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那么,出现不良事件是否意味着器械出问题了?

  “这是误区。”市食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工作人员魏枫解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实际上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主要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说明书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魏枫说,医生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患者个人发现可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均应及时向当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报告。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按照“可疑即报”原则收集报告,只要有可疑,就必须得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