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四融入”部署“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活动

18.04.2017  06:22

宿迁市司法局根据省厅部署,从“四个融入”对“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活动进行安排落实。

一是融入便民惠民工程。 以便民惠民为切入点,把“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活动打造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惠民工程。在县、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法律超市,投放法律道德知识书籍、提供生活法律风险提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让群众享受“家门口”“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在村(居)、社区建立由退休老干部、离任三大员、农村老党员中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人员组成的“乡贤室”,开展德法宣讲、矛盾调处、百姓议事等活动,推动村(居)、社区法治、德治和自治,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组织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广泛宣传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为群众崇德尚法提供榜样。

二是融入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 。把“美好生活·德法相伴” 列入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专家专题讲座、推荐阅读德法书籍、观看法治影视作品、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将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结合,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树立“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德法相伴才能有美好生活”的理念,引导国家工作人员算好政治帐、亲情帐、自由帐,坚守好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激发其对法治建设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是融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 。与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联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活动。在上好法治课、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的同时,注重结合青少年特点,融入热爱祖国、孝敬老人、关心同学、清白做人等相关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品德和美德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法治公园、崇孝苑、德法同行文化广场及开展演讲会、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举办礼仪讲座、“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法治歌曲唱响校园、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剖析等,促进学生学法守法、崇德立德。

四是融入文明城市创建 。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把“美好生活·德法相伴”嵌入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在电视、电台、报纸等广泛宣传,形成一定声势。与倡导文明过马路、文明排队等社会风尚结合,着力营造讲规矩、守规矩的人文环境。与城市环境整治结合,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法律法规宣传,推动解决垃圾分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老百姓关注关心问题。与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村(居)创建结合,把学法、守法,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作为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村(居)评选的重要条件,使群众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感受法治、接受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