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攀升融入新常态 转型升级助推新突破

06.01.2015  16:09

  中国江苏网1月6日讯 “工业经济必须在突破之年发挥主引擎、主力军作用,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去年初,全市工业大会吹响了工业经济负重奋进求突破的号角。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全市工业战线负重奋进、攻坚克难,坚持项目为王、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企业帮扶,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提质态,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逆势攀升,呈现出多项指标进位争先、重大项目建设一马当先、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内资招商精准发力、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等喜人局面,撑起了突破年淮安发展的脊梁。

   主要指标进位争先

   工业经济质态提升

  【指标数据】2014年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113.5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增加值1144.7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全省第二,比上年进了2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869.8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全省第一,比上年进了5位。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利润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分别比上年进了2位、4位和2位。

  【数据解读】市经信委主任赵权指出,全市工业战线始终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方略不动摇,始终把项目作为第一抓手,加快项目建设,加强企业帮扶,营造了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去年以来,市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分析运行情况,会办发展难题,交流工作经验;开展“千企帮扶”专项行动,由市、县领导带队,深入1000多户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建立了中小微企业低息统贷平台,发放低息贷款3.54亿元;组织银企保对接活动15场,为2906户企业担保贷款106.9亿元;建立了市级中小企业应急过桥资金,有效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一系列举措和扶持政策,为工业企业营造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春天”。

  【企业之声】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贸易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1—11月份,实现开票销售5754万元,比2013年增长51.3%。该公司董事长张大兵说,企业当前正处在转型期,自产产品从上年的50%提升至去年的80%,原材料需求增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市领导率队到企业会办,依托市中小微企业低息统贷平台,帮助企业融资2000万元。“仅利息就为企业节省资金近150万元。”张大兵说。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特色产业加速集聚

  【精彩闪回】2014年3月31日,臻鼎科技高阶印刷线路板项目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该项目计划在未来5至8年投资约10亿美元,成为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的又一“巨轮”。而就在1个月之后,山东金岭集团淮安盐化工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市区举行,该项目为盐化工及石油化工综合利用基地,总投资200亿元,成为我市盐化新材料产业的又一龙头型特大项目。

  【数据链接】2014年1-11月,全市“4+2”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818.1亿元,增长20.6%,占全市比重达55.1%。“4+2”优势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投资455.42亿元,同比增长28.6%;新开工亿元项目、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分别为72个、48个。

  【记者观察】自2013年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决策培育打造“4+2”优势特色产业以来,我市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个招商指导意见”的原则,研究出台了加快“4+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各主导产业3-5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发展。2013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334.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1%。一年后,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4+2”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818.1亿元,增长20.6%,占全市比重达55.1%,预计全年产值将首次突破3000亿元。尤其是2013年以来,投资10亿元的江苏中立方电容膜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盐化新材料创成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等,标志着我市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加速集聚,正在挑起工业经济发展的大梁。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

   项目建设一马当先

  【精彩闪回】2014年4月8日,NEPES集团与淮安工业园区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3亿美元的12英寸、8英寸集成电路晶圆级芯片封装项目正式落户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称赞该项目将为淮安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大大提升淮安电子信息产业早日成为千亿级产业的现实可能性。目前,该项目7100万美元注册资本已全部到位,厂房主体已完成,计划今年4月底前竣工投产,成为我市重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又一典范。

  一边是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另一边则是项目招引成果显著。2014年4月14日,市长曲福田、副市长唐道伦率经贸招商团在福州开展为期四天的闽浙集中招商活动。期间,招商团成员的足迹遍布福州、台州、宁波三市,最终,29个项目近百亿元投资花落淮安。

  【数据链接】2014年1-11月,全市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135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93个,其中44个项目已开票销售;全市新增亿元以上项目2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

  【一线声音】市经贸招商处副处长李大龙说,2014年初,市政府在上海、青岛两地分别成立“承担上海产业转移办公室”和“市政府驻青岛联络处”(简称“两办”),重点开展对两地的招商工作。一年来,“两办”与当地经信委、企业家协会、商会等密切联系,先后开展了淮安(青岛)经贸交流活动、淮安承接上海及周边产业转移系列招商活动和淮安(青岛)系列招商活动。截至2014年底,“两办”驻点招商共达成亿元以上意向性项目4个。

   技术创新开花结果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亮点成绩】2014年,我市重点实施了100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5个新技术新产品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新增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50项节能改造项目,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新增省级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数量苏北第一。

  【记者观察】2013年以来,全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扶持力度,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去年8月,我市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以企业扩量增效、品种质量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技术装备升级、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应用等为重点技改方向,降低扶持技改企业门槛,提高扶持资金额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此,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国军评价说,新政在资金、税收、融资等多方面给予的扶持将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技改中面临的难题,将对企业加快技改步伐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专家观点】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伟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越来越高,工业经济领域技术改革和创新工作成果丰硕。科技创新工作离不开高端人才和金融的支撑,今后,淮安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加强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对接,培育和引进规模大、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才、金融的全面对接。淮安只有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才能更好地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高地,成为科学发展的经济高地。(季明稳 戚善功 范志坚)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