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公布首批11个“蜗牛奖”事项

14.04.2016  16:35

  中国江苏网4月14日讯 (记者 叶桂华)泰州设立“蜗牛奖”一事,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昨天,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首批“蜗牛奖”认定名单,12个部门单位榜上有名。

  在这份名单中,既有关乎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重要部门,也有镇村等基层组织、基层站所;涉及“蜗牛问题”11项,包括扶持项目资金未按期落实、涉企乱收费不认真处理、群众投诉不办理、违章建筑久拖不拆等。

  对“蜗牛奖”获得者,我市除通过媒体曝光外,还将给予绩效扣分、扣除年度绩效考核奖励的处理,同时对“蜗牛问题”进行回访跟踪、督促整改,凡是整改不力、变化不大的,将予以组织调整。

  今年2月,我市制定下发“蜗牛奖”认定暂行办法,通过开通举报热线、发布网络投诉信箱、基层走访等多渠道,向社会公开征集“蜗牛奖”线索。征集中,越来越多的群众遇到不作为、慢作为现象,都会拿起手机、电话,主动举报。

  从3月初起,市效能办对征集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报告,将首批“蜗牛奖”名单提交认定会议表决。认定会议采取“开门评议”的方式,由30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基层群众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实行无记名投票,得票数超过半数的11个“蜗牛奖”事项最终获得认定。

  “要求千遍、教育千遍、表扬千遍,都不如问责一次。”今年1月,市委书记蓝绍敏在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首倡“蜗牛奖”,颁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以此作为践行习总书记“马上就办”精神、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重要举措。

  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国梁在发布会上指出,设立“蜗牛奖”不是政治作秀,是纯粹从工作出发作出的一种探索,既有具体内容,也有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目的就是通过负向激励,向机关干部传递“为官有为、必须有为”的价值导向,向广大群众彰显党委政府治庸治懒治怠的勇气和决心。

  “蜗牛奖”推出后,我市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提速增效的“硬着子”,各级干部主动争做“快牛”、不做“蜗牛”。如市地税局开展了“五优同创”劳动竞赛,市工商局实施了“拒当蜗牛争先进、营造环境创一流”作风整训活动,市住建局开展了“拒做蜗牛、争做黄牛”专项行动,泰兴市制定了整治“蜗牛”专项行动计划,市民服务中心各窗口还主动排查积压的未办结事项,不少群众为此拍手叫好。

  “蜗牛奖”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举措

  张国梁阐释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蜗牛奖

  本报讯(记者 叶桂华)泰州设立“蜗牛奖”,已成为社会焦点,但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蜗牛奖”,社会各界也出现了不同声音。对此,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国梁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了重点阐释。

  张国梁说,我们设立“蜗牛奖”不是政治作秀,是纯粹从工作出发作出的一种探索。新常态下一些干部办事推诿扯皮、作风拖懒散等现象,让我们联想到“蜗牛”这个形象,同时从媒体上受到一些启发,产生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颁发“蜗牛奖”的想法。为了将设想付诸实施,我们制定了认定暂行办法,对获奖者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绩效扣分、年终扣奖,对跟踪回访发现整改不力、变化不大的,还将采取组织措施,让他们“丢面子、丢票子”,甚至“丢位子”。所以,设立“蜗牛奖”不是作秀、博眼球,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具体内容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

  “设立‘蜗牛奖’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负向激励促进作风转变和问题解决。”张国梁指出,“蜗牛奖”表面上聚焦获奖者,实质上是通过这样的手段,聚焦背后存在的作风问题。机关部门单位、被认定为“蜗牛奖”的要从中吸取教训,下决心、拿措施加以改正,同时要举一反三,对自身工作进行大排查,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把容易滋生“蜗牛”的地方标出来、整干净,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压力为动力,推动整体工作效能的提升;没有获奖的也要由人及己,引以为鉴、反躬自省、自查自纠。

  设立“蜗牛奖”不搞一票否决,只针对某项工作某个环节进行纠错问责。“蜗牛奖”是就事论事,不以点代面,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原则,抓住每个节点、每个事件,落实到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环节领奖、哪个环节问责。因此,对于获奖的责任部门、处室或个人,追责的是某项工作、某个环节,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他们的整体工作、全部工作。只要不是严重违纪违规违法,只要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只要不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参加全年评先评优,考核总分在前的,同样会跻身先进行列。

  张国梁说,设立“蜗牛奖”不搞一阵风,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举措坚持下去。推出的“蜗牛奖”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是经过反复掂量、慎重考虑的,只要成效明显、群众认可,我们就将作为一项常态化措施、长效化制度长期坚持。原则上一个季度认定公布一次,亦可随时认定和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