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证的膏方治疗和调理

09.11.2015  18:09

  虚证的膏方治疗和调理

  采访专家:南京市中医院风湿科主任中医师 徐蕾

  大体来讲,中老年人的虚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及阴虚证四大类,其临床表现如下。

  1、气虚证 中老年人气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疲乏力、少气颐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纳差、易感外邪、喘促气短、语声低微、咳声无力、神疲气怯、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心胸隐痛反复发作、胸闷心慌、头晕、食即腹泻、时止时作、小便频数、滴沥不尽、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自汗、脱肛、子宫下垂等;上述气虚症状适合于应用补气中药进行滋补,如人参、西洋参、黄芪、灵芝等。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2、血虚证

  中老年人血虚证多劳倦内伤,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等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头晕目眩、眼花心悸、手足发麻、大便结燥难下、失眠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健忘、唇爪淡白,大便干燥、妇女经水延期、量少色淡等;适合于应用补血中药进行滋补,如当归、阿胶、何首乌、熟地、桑椹子等。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

  3、阳虚证

  是指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阳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久病虚损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喜热饮、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心悸气短、头晕、胸脘痞满、胃中冷痛泛吐清水、喜热喜按、黎明腹泻、泄后则安、腹部畏寒、时作腹胀;适合于应用补阳中药,如鹿茸、冬虫夏草、淫羊藿、肉苁蓉、红参、杜仲、肉桂、海马等。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

  4、阴虚证

  中老年人阴虚证多因先天虚损,久病耗伤阴液,或热病伤阴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潮热盗汗、舌红少苔、心胸隐痛、心烦少寐、燥扰不宁、头晕目眩、胃痛日久、疼痛不剧烦热似饥、大便干燥、久泻不止、口渴舌干、得食则烦热愈加;上述阴虚证适合于应用补阴中药,如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膏方调理的优势

  膏方调理与一般的疾病治疗不同,膏方更注重全面的、整体的调理,具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培补五脏的功效。通过膏方来调理气血,使周身气血流通,生化有源,达到气血充沛,精力旺盛,健康长寿的目的。

  膏方的“”应理解为“删有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作为一种剂型,与其他剂型一样,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兼顾祛邪治病。膏方属于大方、复方,不仅能调补某一脏腑,还能综合性调理脏腑,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逐步趋向平衡、协调,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李珊整理)

编辑: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