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孩子结缘南通“阿爸阿妈”三千多名学生圆大学梦

19.02.2016  09:50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老师朱美霖给生病的藏族学生送饭

老师教藏族学生包饺子

  1月5日一大早,南通西藏民族中学(以下简称南通藏中)的老师朱美霖就到菜市场买菜,为班上两名生病的藏族学生准备饭菜。为了照顾这些藏族孩子,学校老师们当起了“阿爸阿妈”。19年来,南通藏中已先后把约3000名“雪域雏鹰”送进名校校门;南通中学的西藏散插班共招收270多人,几乎全部考上重点本科,还出过7名江苏省藏籍高考状元;2014年,江苏还在西藏援建了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16年来,她坚持为生病学生做营养餐

  1月5日傍晚,现代快报记者前去采访时,南通藏中的朱美霖老师刚好下班,正急匆匆赶回家做饭,她把为生病的藏族学生准备营养餐做好后装进保温盒,又花5分钟随便扒了几口饭,就拎起饭盒朝医院赶。

  16岁的旦曾拉吉,第一次离开雪域高原,今年元旦前,因为水土不服患上肺炎,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她每天最盼望的就是班主任朱老师来看她。傍晚6点多,看到朱美霖出现在病房门前,她咧开了嘴。饭后,朱美霖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告诉记者,她在南通藏中教书已有16个年头。藏族孩子在这里很容易生病,这么多年来给生病学生送饭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藏族孩子在南通,最易发生三种疾病:骨折、感冒、肺结核,”老校长施乃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997年,援疆11年的施乃平重返故乡,领命创办南通藏中。这么多年来,学校的每个老师都时刻关心着学生们的生活,成为了这些藏族孩子们在南通的“阿爸阿妈”。

   4000公里,他们亲自把学生送回家

  南通至拉萨有4000多公里,每年护送学生返家已成为南通藏中老师的使命。每年学校都有近300名学生返藏,从南通乘车到上海火车站,一路途经兰州、格尔木等地,最终抵达拉萨。“我们必须把孩子们完好无损地交到每个家长的手中。”现任校长杨小凡介绍道。为了保障安全,每节车厢都至少配备了2名老师,晚上轮流值班。

  姜新荣和张金林老师曾经护送学生行经川藏线,一趟下来,疲劳困乏。“车厢情况复杂,尤其是站点停靠期间,每个老师的神经都是紧绷的,直到家长接到孩子签了字,我们才能松口气。

  南通援藏教师带病坚持上课

  除了把藏族孩子接到南通来学习,南通还把一批优秀教师送到了西藏。在拉萨东部,坐落着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这座现代化学校由江苏全资2.63亿援建,2014年9月开学。50名援藏教师都是从全省优中选优挑来的。其中,8人来自南通,分别担任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和教学骨干。

  张伟是如东栟茶中学的生物老师,也是第一批援藏教师之一。“一开始生理、心理上都有些受不了。”刚到西藏的两个月,因为高原反应,他支气管炎发作,持续咳嗽,晚上也头疼得睡不着觉。生理上的不习惯,张伟慢慢适应了过来,但更大的挑战还是学生,基础相对来说差了点。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副校长次仁旺堆坦言,西藏在解放前并没有系统的现代教育,不少老师存在“满堂灌”等教学弊病;而江苏的教育援建,带来很多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方法。仅一年时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就实现中、高考“开门红”:高考上线率超过80%,重点本科录取率近20%;中考总平均分超过自治区平均分92.61分,3人跻身自治区前20名。

   400多个爱心家庭和藏族学生结对

  实际上,受到关注的,不仅是这些藏族孩子的学习和身体,还有他们的心理健康。2012年,南通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联合发文,向社会公开招募藏族学生的志愿者家庭。从那年开始,每个新到南通的藏族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南通爸妈”。迄今为止,南通已有400多个爱心家庭与500多个藏族学生“亲情牵手”。

  桑布与南通妈妈范存秀,每逢节假日都会见面。范妈妈会带他回家吃饭,逛街,帮他补习功课……这个内向的男孩经常会有些小心事,上学期成绩还因此下滑。“我跟她怄气,说不要再资助我了。”小伙子觉得自己有些不争气,不过范妈妈却安慰他没有关系,并耐心倾听藏族儿子青春期的烦恼。

  范妈妈的照顾,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桑布感受到了母爱。腼腆的他,渐渐开朗起来,每逢节假日,都会打个电话给范妈妈送声问候。

  “很多人认为,这些藏族孩子,在南通是被照顾的,是弱小的。”杨小凡认为,要让他们知道,这里也有需要他们帮助的人。于是,重阳节看望老人,节假日帮助交警维持秩序,为留守儿童补课……这些公益活动是南通藏中的必修课。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在江海平原上,渐渐学会了爱与付出。

   国家使命,南通担当

  从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到南通中学,再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从滨江临海的南通,到世界屋脊西藏拉萨……近20年来,南通教育援藏不断深化,一路收获援藏教育的高质量。

  “国家使命,南通担当。”南通教育援藏人,为藏族同胞享有更为优质的教育无私奉献,倾情相助。无论是江海大地,还是雪域高原,都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开办十余年来,学业质量一直居内地西藏班校之首。“把孩子送到南通西藏民族中学上学”,成为藏族同胞最热切的期盼,也是最为放心的选择。

  而“办家门口的西藏班”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得到具体而生动的落实,完成着“输血式”援藏到“造血式”援藏的历史跨越。(王益胡涓/文施向辉/摄)

  

编辑: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