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娣:美发不再是过年前的“必修课”

07.12.2018  12:42

图为蔡金娣正在给客人理发。陆环宇摄

 

讲述人: 东兴镇惠丰村蔡金娣

 

记录人: 靖江日报见习记者陆环宇

 

无论洗剪吹还是焗染烫,走进如今的理发店,花样繁多的发型设计看得人眼花缭乱。这要放在40年前,却是“叛逆”的表现。

 

我是镇江人,也是在那边学的理发,1987年嫁到靖江后便在村头开了这家店。别看我这店面不大,城里发型师会的造型我照样能做。

 

刚学艺那会儿,我最爱梳两条麻花辫,那时麻花辫的编法也是多种多样。扎辫子一般用橡皮筋或红色毛线,然后在辫尾扎一朵小花,就算得上是当时最好看的发饰了。哪像现在,各种各样的发夹能把人眼睛看花。那时男同志基本都是平头,年轻一点的才是分头。

 

1987年我刚开店那会儿,烫发开始流行,尤其是过年前,女同志几乎都要烫个头。当时没有美发培训班,于是我便尝试着一种“土方法”,把一根筷子在炉子上烤热后,卷着头发烫,再在上面盖上热毛巾加热定型,虽然效果比不上美发店,但也吸引了不少人。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时在隔壁裁缝店当学徒的张丽红,那会儿20岁刚出头的她,为了第二天给相亲对象一个惊喜,足足在我这里排了一个通宵的队。

 

与此同时,部分前卫的男士则蓄起了长发,长度盖住后颈,而且不能太紧贴,也有人把头发烫卷,当时一些不理解的老人都说这是“二流子相”,再看现在,烫什么样的发型已经没有人会评头论足了。

 

如今,仍有不少人保留了过年前烫发的“传统”,不同的是,人们已经很难再靠发型来出风头了,因为潮流已经变得多元化,再新潮的发型,人们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上次去上海学习,我还特意买了一台新式的烫发机,和以前的“筷子烫法”相比,它既方便又快捷。

 

90年代末新世纪初,港台明星们引领着发型潮流,我店内的墙上也贴起了各种港台明星的照片。“郭富城”头、“林青霞”发,成了年轻人的标志,“满城皆是郭富城”,林青霞式的披肩发则代表着一种清纯美。

 

而且这时候的流行歌曲也向人们展示了不同发型的不同寓意。我当时就遇到过一位失恋的女孩,等我帮她将长发剪短后,才知道她是一名中学生,因为失恋,便学着梁咏琪《短发》歌曲中的唱词,用剪短发来排解失恋的愁苦。

 

进入21世纪,各类电视剧中男女主角的发型受到人们的追捧,道明寺同款凤梨头、杉菜的长披发、都教授的改良“锅盖头”等等都曾引领过一段潮流。

 

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发型的设计和个性,头发的长度、颜色、样式是否适合年龄和职业,是否与脸形相配。我也因此需要时不时地前往上海、苏州、镇江等地参加各类美发培训,不然就跟不上时尚潮流。

 

前不久,在镇江培训时,我发现人们在正常理发后,还开始享受与之相配套的延伸服务:头发护理能更好地修护染烫后的发质;头部按摩可以一扫工作辛劳带来的疲惫……以前烫个头发几块钱也舍不得,现在买个按摩服务几千块钱都舍得,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