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防控水利早行动

18.05.2017  16:42

5月14日的无锡,天气晴朗,最高气温29度。太湖水面看似波澜平静,却深深牵动着水利人关注的目光。吴文庆和陈杰,两位刚刚履新分别就任水利部太湖局和江苏水利的主要负责人,一大早就来到太湖边,仔细查看蓝藻的发展和治理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年3月以来,伴随着持续晴好天气,太湖蓝藻出现了集中暴发态势。相对近几年而言,蓝藻暴发时间早、集聚面积大。

多措并举控藻

藻情就是命令,防控刻不容缓!不能让蓝藻面积持续扩大,更不能让蓝藻影响了当地居民的供水安全。一场防藻控藻的攻艰战就此打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蓝藻防控工作。4月21日,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全体(扩大)电视电话会议作了专题部署。省委书记李强作出批示,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治太放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强化“河长制”管理,全面落实控源截污、调水引流、疏浚清淤、蓝藻打捞、生态修复等各项治理措施,坚持不懈、精准有效地把太湖治理好。推动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推进“两聚一高”实践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江苏省市各级水利部门迎难而上,迅速站在了防控蓝藻的最前端。

4月1日,省水利厅召开太湖应急度夏启动会,进行全面部署。从4月初开始,省厅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对沿湖各地打捞蓝藻情况的督查指导,强化力量配备,确保不因藻草堆积引发水质黑臭。同时根据蓝藻集中分布的新情况,因地制宜指导地方优化打捞点布局;沿湖各地划定了打捞重点区域,并将相关打捞责任人、监督电话等信息立牌公示。

5月3日,厅党组书记陈杰专程赴无锡、苏州,部署落实省第十一次太湖水污染防治会议精神,指导进一步强化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水利措施。

藻情严峻,新增打捞设备无疑是救急良策。据悉,无锡市已更新重要水域的打捞设备,新增3辆1000吨/日移动式藻水分离车,武进区重建了太湖湾旅游风景区蓝藻围隔,增配了8台蓝藻打捞船,宜兴市更新打捞机泵50台。省水利厅还专门协调苏州市水利局调配水草打捞船增援无锡,第一批5艘水草收割打捞船已于12日下午到达无锡梅梁湖水域,开展藻草打捞作业。目前,无锡全市每天投入打捞船93艘次、运输船21艘次、运输车10辆次、打捞人员697人次用于蓝藻打捞处理。截至5月14日,今年全湖已累计打捞蓝藻21.8万吨。

一线捞藻持续作战,配套举措紧锣密鼓。每天一次的巡湖对于省水文局无锡分局三个小组的同志们来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4级风以下船巡,4级风以上陆巡。日巡查500多公里。尽管是快艇,每天4-5小时的水上颠簸,还要不停地打水取样,坚持对他们来说尤为难得。采集的水样拿回去作了检测比对后,分析上报,所有信息汇集到省水文局,下午四点前,一份当天的巡测报告按时到达各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手中。同时,省水利厅还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太湖蓝藻水草打捞、湖泛巡查、出入湖和调水引流沿线水质等各类信息,整理后报太湖办汇总,并对异常情况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跟踪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所有的预警评估,都来自于这些看似繁复,又日复一日的监测数据。

谋划长效保安

巡查过程中,吴文庆强调,“对当前的防藻控藻工作既要有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更要进一步谋划加大太湖水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太湖治理好。

14日中午12时,现场巡查完毕后,水利部太湖局和江苏省水利厅在无锡迅即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应急和长期作战的方案也迅速出台。

两部门根据太湖水位实际,通过加大梅梁湖泵站出水等措施,在水位不因调水提高的前提下,相机启动引江济太应急调水,加强太湖湖体有序流动;

省水利厅明确要求无锡市预先采购围隔、曝气机等湖泛应急物资储备,市水利局已在相关水域设置强化曝气装置,并增做围隔等湖泛防控物资储备和应急清淤准备;

省水利厅已将太湖西沿岸区生态清淤后续工程施工方案报省发改委审批,并督促宜兴市水利局做好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待发改委作出批复后,省厅将督促宜兴市加快工程实施,确保年底前出泥。

当天下午,省水利厅继续会同省太湖办等部门,召集蓝藻水草相关专家进行会商,就下阶段藻草治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确保太湖供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任务重,责任大。我们将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采取一切科学手段,动用一切资源,作出水利人应有的贡献。”陈杰坚定地说。(供稿:省水利信息中心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