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投、隔屏风后抛古人投壶玩法多

10.12.2015  08:23

  南京学生社团展示汉服、插花、白局等玩转“古典韵味

  学生们穿着汉服向大家展示古人的投壶游戏。

  

  穿着清丽素美的汉服玩一局投壶体会古人雅致,和着鼓声来一曲婉转的南京白局唱遍金陵故事,以一枝松花在瓶内高低错落体现传统插花的精妙……在昨天举行的南京市学生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会场上,汉韵传习社、群英白局社、插花社等来自南京各高校中学的学生社团展示高超技艺。

  投壶源自射箭

  士族们还会蒙着眼睛投

  你还记得正在热播的《芈月传》里,小芈月和公主们比赛投壶的情景吗?在南京市学生联合会社团展览上,身穿汉服的姑娘灵活地将手中的竹篾一一投入两个青铜制的高壶内。来自南京金陵科技学院汉韵传习社一位社员告诉记者,投壶其实从先秦一直延续至清末都有,是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的一种,从“射礼”也就是射箭演变而来。“古代的宴席上,比赛投壶,输了就要饮酒作诗,玩法也多,士族们往往还会蒙着眼睛投、隔着一面屏风向后投。

  汉韵传习社的乔佳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该社团的第四位“掌门”。汉服穿戴有什么讲究?乔佳介绍,像自己身上的白衣、蓝边、素锦,称之为“曲裾”。曲裾的下摆有“电线杆”一样的直筒型,也有先收紧后变宽的鱼尾型。而曲裾的穿法主要是通过暗结层层缠绕,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系上锦带。乔佳表示,古人穿曲裾之所以多绕,是因为先秦至汉代一段时间真正意义上的“内衣”还没有出现,下摆连续缠绕可以防止“走光”。

  南京白局传承人亲授课

  一年教16个班

  “进了中华门,只说南京话。秦淮河畔,夫子庙旁,亭台楼阁,一景一画。”昨天,来自金陵中等专科学校的社团群英白局社的四位姑娘穿着大红的云锦婉婉弹唱。社员刘元佳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孩子,被白局吸引、去学习,是很自然的事情,学校专门设置了白局课,由白局传承人黄玲玲老师专门授艺,也为学习这种南京独有的传统曲艺提供了机会。“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用南京俚语说尽金陵故事和历史,一拍一唱都是硬铮的南京味儿。

  昨天,南京白局传承人黄玲玲告诉晨报记者,她将白局发展的心愿寄托在被白局吸引的孩子们的身上,从2013年开始,她在金陵中专每年授课达到16个班,每个班50多名学生都在接触、学习白局,3年下来近3000名学生和白局“亲密接触”。“孩子们今后走出校园,走上旅游岗位,他们能把白局介绍给世界各地喜欢南京白局的人,我希望他们都能成为传承人。

  中国风插花用松枝

  创意底蕴很精妙

  插花社的负责人张婷告诉记者,插花的流派有古典中式、西式、现代自由式,初学者面对一个简单的造型需要构思,画出草图,这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每一次修剪和摆放都要小心翼翼,以免损毁和浪费花材。

  张婷介绍,花艺比赛的命题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出一个命题,大家以不同的花材来应对,另一种是所有人拿到同一种花材,引发各种灵感的碰撞。张婷回忆参加国家级比赛并拿到银牌的那次“较量”,“我们拿到的题目是中国风,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传统的鲜花和民族色,选用了能体现古风意境的松枝。”张婷表示,五针松的松枝来取代花朵,以创意、底蕴、扎实的审美功底来赢得精妙。记者周晶

  南京晨报·康宝莱公益小记者许志安、李献振、蒋盈盈

  -相关新闻

  传统民乐走进社区

  昨日,南京鼓楼区五塘新村二段社区为提升普及居民们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特意请来古筝老师举行了专题民乐国学讲座,现场给居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知识,并演奏了传统经典名曲。从即日起,社区还将举办12期民乐欣赏、冬季养生和茶艺知识讲座。

  通讯员陈龙记者高爱平摄影报道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