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蒋百万”家训:遗子以经不以金

03.05.2016  12:22

      【家训解读】

        “公益为人生分内事”、“遗子以经不以金”,“安本分学吃亏”、“君子当自强不息”……这是清末南京首富兼慈善家蒋春华一族的家规家训。

        蒋氏一族质直好义,扶危济贫,热心公益。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蒋家后人深受家风浸染,向善向美,人才辈出。

        公益为人生分内事:救灾赈贫,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人生分内之事。

        遗子以经不以金:留给子孙千两黄金,不如留下一本有益之书;懂得做人处世道理,乃安身立命根本。

        安本分学吃亏:不务虚名,本分做人;吃亏是福,勿斤斤计较,见利忘义。

        ——原文摘自《金陵蒋氏家乘

        【家风故事】

        蒋春华:质直好义,急人之急

        作为典型的秦淮民居,位于金陵老城南的蒋春华之子蒋寿山故居,目前为省级文保单位。随着老门东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它正在以全新面貌迎接着海内外游客宾朋,作为一张古韵新姿交融的文化名片,传扬着优秀传统文化。

        蒋寿山故居的建造者,就是其父蒋春华(1827年—1897年)。

        蒋春华,字翰臣,清代富商兼慈善家。在2010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回回民族史》(白寿彝主编)中,就有专门章节介绍“蒋翰臣及其家族”。

        蒋氏的高祖锦堂,自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安徽含山县运漕迁居金陵。史料记载,蒋氏家族过去并不是很富有。到了蒋春华和其弟蒋春源这一代时,两兄弟勤奋创业,以官盐运输起家,从事典当业、房地产、织锦缎、皮货行、珠宝行、民生百货、酱料坊、油料行等行业,点滴聚财,渐渐发达,最终成为南京首富“蒋百万”。

        蒋春华富贵之后不忘回馈社会,不仅施舍民粥和扶危济贫,还出资兴办南郊义学,建筑息心亭殡舍。

        为表彰蒋家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之善举,清廷特赐封蒋宅名为“积善堂”,蒋宅门前巷子也因之名为“积善里”。

        1897年,蒋春华七十大寿之际,大家打算隆重祝寿,他却极力推辞,并赴国外考察以避之。回国后,他购置田产捐献给清真寺,并召集子孙叮嘱:“公益为人生分内事”。

        蒋氏子孙秉承家族精神,热心公益事业

        蒋春华育有五子,受家规家训的教诲激励,五子均为国为民做出了贡献,并且将本分做人、劝善向上、造福社会的精神延续传承。

        长子长城,字寿山,老门东三条营故居主人。他为人善良,常常捐资修桥铺路,赈济施舍,大做善事。光绪元年(1875年),为解决城南地区常年淹水之患,他慷慨解囊,修建一条排水沟。如今,其故居墙壁之上的一块碑刻还记载着此事。

        次子长恩,字厚民,钦赐举人,因病早卒。长恩妻子马氏,立志抚孤。后长恩之子蒋国榜(1893—1970年),师承众多国学名师,晚年又集哲学、儒、佛、道、理、诗歌、书法于一身,编纂出版《金陵丛书》、《简斋集》、《清道人遗集》等书籍。

        【今人风采】

        一门两代中科院院士

        在蒋春华第四代子孙中,有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科院院士蒋锡夔及其姐姐、书画家蒋群玉。

        蒋锡夔(1926年—),有机化学家,深受其父“做人以德为先”影响。

        194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美国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后,蒋锡夔于1955年摆脱美国移民局的阻挠,毅然回国“为祖国服务和孝敬父母”。

        1993年,蒋锡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由于在国内化学界声誉颇高,他还荣获了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终身成就奖。

        蒋春华的第五代子孙中,有199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蒋有绪(蒋寿山的重孙)、学贯中西的学者和诗人蒋有亮博士(蒋锡夔之子)。

        蒋有绪常言,家庭给予的都是做人正能量,父亲的勤恳老实、母亲的慈祥善良、兄长们的刻苦上进、姐姐们的体贴敬业,都深深影响了他的成长。

        蒋锡夔、蒋有绪叔侄等蒋氏后人,具有浓厚的故土情结,均称自己是“老南京”。他们和其他分布于海内外的金陵蒋氏后人,至今传承着家族的家规家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努力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出力。(金戈  宁纪轩  许震宁)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