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广节地生态葬效果初显 2020年公墓生态葬比例或超三成

30.03.2015  01:54

  中国江苏网3月29日讯(记者罗鹏)丧事在家门口大操大办,不仅扰民还污染环境,现如今在南通市,只要在定点机构办丧,不再扰民的就可领取1500元的定额补贴。清明节前夕,记者跟随省民政厅在南通、常州等多地采访发现,各地疏导民众节俭、文明、生态殡葬的创新做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同时,我省也确定了殡葬改革目标,到2020年,全省将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少于35%。

  南通:集中办丧奖励1500元

  3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南通市公墓管理中心,与以往较为吵闹的治丧现场不同,这里的治丧十分安静。没有吹鼓手,纸钱有专门的焚烧炉,不再烟尘纸灰满天飞。据介绍,像这样的集中守灵点,南通市区共有14个,64%的居民选择集中守灵方式,相比于2010年刚倡导时,认可度上升了50%。南通市公墓管理所主任蒋敏健说,“这里是市中心,周边全是居民小区。过去市民治丧习惯是在家搭棚子,吹吹打打好几天。

  据南通市民政局副局长陶荣龙介绍,南通是全省首家奖励集中办丧的城市。为了引导市民集中办丧,该市规定城乡居民在定点机构办丧,不在小区扰民的给予1500元/户的奖励。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全省都将推广南通集中办丧的做法。此外,惠民殡葬已全省全覆盖,各级财政年补贴惠民殡葬费7-8亿元,减轻了群众治丧支出的经济压力。

  下一步,江苏将尽快出台并实施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的适度普惠型殡葬政策,加快建立殡葬改革激励引导机制,纳入惠民殡葬范围,对群众自觉到集中文明出殡点办丧的给予一定经济补贴。到2020年,各县(市)拥有1个以上集中守灵的殡仪服务中心,群众参加文明集中守灵、骨灰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比例大幅提升。

  常州:全省首家100%纯生态陵园明年投入使用

  3月27日上午,记者又来到常州栖凤山人文陵园,这座风景如画的陵园不同于普通的墓园,远远望去,扫墓的人仿佛置身于公园内,的确,这里是一座公园化陵园。据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市民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好山好水,即便是不留名不留碑的生态葬,也愿意选择将亲人葬这里。

  常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舒洪喜介绍,这仅是常州的一处生态葬陵园,明年清明节前“龙城古园”还将投入使用,这也将是全省第一座100%纯生态葬陵园。据介绍,该陵园规划建设生态葬容量1.5万到2万个穴位,以生态自然的手法打造幽静祥和的园林系统。

  舒洪喜告诉记者,常州新审批的墓地“生态故园”也是以花坛葬、树葬、草坪葬等为主,生态葬比例占到80%,规划可使用100年,今年年底前也将投入使用。

  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江苏的公墓管理将更加规范,到2020年,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少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例大于20%。现有公益性公墓倡导墓碑小型化、少占地,新建公益性公墓提倡以建草坪葬、花坛葬等绿色节地安葬设施为主。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是最早开展壁葬等节地葬式的省份,以壁葬来说,使用率虽只有2成多,但已节约土地6000亩,这对人均耕地面积甚微的江苏来说,显得弥足珍贵。“近几年,全省每年都会新审批增建1-2处墓园,但是壁葬、花坛葬等节地葬方式必须要占有一定比例。

  记者还获悉,我省还将全面建立节地生态奖补制度,对把骨灰存放在少占地方式予以免除费用或给予补助,对树葬、江海葬等不占地方式给予一定经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