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消防"3.20"董铺水库坠机水上救援纪实

25.03.2015  12:51
图为救援现场 图为救援现场 图为救援现场

  3月20日,入春的合肥,碧蓝的天空,清风拂面,董铺水库旁的花树开出灿烂的花朵。17时46分许,一架小型私人飞机途径水库时突然坠落,打破了美好的平静。瞬间,冲击导致一声巨响、水波四溅,灾难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第一名伤员成功获救

  伴随急促的警笛声,合肥消防支队官兵率先赶到事发现场。在简要了解情况后,支队当日全勤指挥长徐长青一方面向指挥中心汇报现场情况,另一方面有条不紊组织会水官兵对水库及周边区域开展搜索。

  参战官兵手持绳索、身穿救生衣、跃上快艇,立即朝坠机水域驶去。徐长青、谢家飞、包洪伟、秦昌鹏等四名官兵乘船疾驰水库中心岛,发现一名身体多处受伤、直打哆嗦、发出微弱呻吟声的男子。参战官兵有的脱下自己的战斗服和救生衣给伤员穿好,有的安慰伤员。处理防护措施后,参战官兵迅速合力将伤员抬上船运到岸边,送上救护车。经过询问了解,坠落的飞机为乌克兰制造的小型直升机,机上共载有两人,飞机发生故障后直接坠入水库,机体沉入水底,机上另一名人员下落不明。

  在协助医疗人员对被救出男子进行安抚处理后,支队官兵立即投入新一轮搜救。

  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姜明,市公安局副局长桂龙等先后到场,与支队值班首长防火监督处处长葛振尊及市应急办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现场总指挥部,协调指挥救援,商讨应对策略。总队值班首长、后勤部部长武卫东多次致电了解现场救援进展情况,要求支队官兵全力以赴,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坚决完成好搜救任务。在外学习的支队两位军政主官也给现场指挥员打来电话要求:注意安全,全力抢救被困人员。

  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支队官兵顾不上休息调整,将救援人员分两组乘两艘快艇,分别由徐长青带领包洪伟、林超凡等三名同志;另一组谢家飞带领陈涛、秦昌鹏、王耕等三名同志,立即又展开第三、第四波次的全面搜索。20时30分,救援人员搜索到两块飞机残骸和一件失踪者的衣服(口袋内有户口本、结婚证等证件)。天黑了,指挥中心及时调集望湖中队照明车到场照明。

  持续搜救失踪人员

  董铺水库是合肥人民的“大水缸”,集水面积达207.5平方公里。面对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广阔水面,面对一分一秒、不停流失的宝贵时间,虽然经过支队官兵的多番拉网排查,失踪人员和机身残骸位置始终没有确定。

  “没关系,大家不要灰心,留心自己负责搜索的各个方位,我们再来一遍!”

  在往返辛苦中,支队官兵更加担心了,担心的是落水失踪群众的生命安危,担心的是坠机残骸可能会对水域造成的污染。虽然没有更多有价值的发现,但战斗热情没有减弱。

  根据任务需要,支队又接连调集五里墩、井岗、天鹅湖等中队和战勤保障大队近100名官兵轮转替换投入救援行动。刚从天津学习轮训返程的刘剑平政委坐镇支队指挥中心,了解前后详情,统筹协调各方事务;正在总队参加四级指挥长培训的王劲峰支队长和杨君参谋长赶到现场,靠前参与救援;特勤一中队魏辉、陈晓贰两名班长在前期搜救工作中连续9个小时坚守一线,积极在直升机坠落水域和岛上开展搜救;高新中队代理排长陈三喜、班长包洪伟两名同志,在打捞直升机残骸过程中,主动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开展营救。

  为提高搜寻效率,支队将全部参战官兵科学划分为两个救援组,在确保个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绳索捆绑重物垂吊,在水下进行拉网排查搜索。长时间提拉绳索,有的官兵手上勒出了深深红印,但没有一丝疲惫怨言;接靠水域作业,免不了被浸泡、弄湿,用力拧干衣物上的水后直接披挂上阵。

  在组织本级官兵开展救援的基础上,支队在现场总指挥部的领导下,积极协调蓝天志愿救援组织以及熟悉当地水域状况的群众,通过遥控飞机、声纳探测和水面观测、抓钩拉排等方式,更加科学、广泛的开展搜寻,并提请现场指挥总部邀请江苏省专业打捞队前来支援。

  失事直升机残骸位置确定

  救援持续进行,在附近居住的村民王老伯,从3月20日事故发生后,每天都会抽空到水库堤边看看。

  “看你在这都守候两天时间了吧,一直都没离开现场,你和其他的同志也要注意休息啊!”这是王老伯看见支队现场值守干部、作战指挥中心主任陈冬海每次都要提起的一句话。

  3月22日9时许,经过全体官兵和地方救援力量连续39小时的努力搜寻,失事直升机残骸的位置终于被确定,并于12时20分左右被成功打捞上岸。但是由于失踪人员体积相对较小,声纳反馈信号较弱,无疑给已经连续作战42个小时的官兵增加了搜救难度,但是全体参战官兵面对困难和身体的疲惫没有丝毫退缩。17时50分,失踪人员遗体终于被发现并打捞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