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四举措促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实现“四化”

16.04.2015  14:06

      近年来,中国药科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成绩显著。
  加强组织管理,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学校成立专门的招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校、院、班三级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遴选工作,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专门培训、定岗服务等方式和程序,选拔、组建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全校累计已有南京市注册志愿者10000多名。志愿者教育培训采用“三三制”,即组织团务专家、社会工作专家、安保医务专家,分别对志愿者进行思想政治觉悟、志愿服务能力、安全健康保障等三个维度的专题培训。从2014年开始,学校与民生银行合作,统一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完成南京志愿者卡的注册及登记,以电子档案形式代替纸质志愿者证的发放,并将其归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学校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学分之中,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考核体系,在每年的五四表彰、社会实践表彰等重大活动中都会选树、表彰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
  强化条件保障,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学校建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多部门联动、校团委具体负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制定《中国药科大学青年志愿者章程》等规章制度,确保志愿服务的连续性和常态化。以3月5日“学雷锋日”为契机,将每年3月定为“志愿服务活动月”,在4-5月举办“志愿服务文化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结合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中国药学会志愿者科普活动。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等提供物质保障。为每个大学生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卡,由学生本人和志愿服务对象认证志愿服务的时间和质量,经学校团委审核,累计积分,向社会公布。毕业时,学校在志愿服务积分卡上给出一个总的评价鉴定,积分卡则由志愿者携带进入社会,在创业就业中突出其比较优势。
  融入社会服务,推进志愿服务长效化。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实现基地化运作,目前已建立江苏科技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100多个志愿服务基地,并为每一个志愿服务基地配备专项负责人。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和表彰70多项次,已培育“大书包”、“绿伞”等100多个品牌项目。《中国青年报》以“‘绿伞’助残团队从江苏走向全国”为题,报道学校“绿伞团队”关注残障儿童安全教育,在全国各地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由中国药科大学学生代贤伟在校创立的“爱之光”支教团队,现已成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全国首家药物科普与安全倡导类公益组织,得到民政部和江苏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参与重大赛会,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学校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日常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重大赛事、会议等项目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放化、国际化水平。在2013年南京亚青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期间,学校共组织900余名大学生投身赛事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以细致、热情、规范、礼仪的态度和素养,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及观众,展现了志愿者的形象、南京的形象和中国的形象,打造了最美“药大名片”、“南京名片”。中国药科大学志愿者青奥会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奥林匹克广播公司、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现代快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临比赛场馆慰问学校大学生志愿者。学校获第二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优秀组织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