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草木中 最是茶香醇—访国家一级评茶师徐苏红

15.11.2014  12:04

 

 

 

草木轩内情景

 

近日,人民路上的草木轩茶社店主徐苏红接到新加坡童梦培训公司的联系函,函中称该公司有十多位老师将于本月底来靖,向徐苏红学习茶艺。徐苏红很高兴,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传播茶文化,终于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她还想创办“茶文化交流中心”,向所有来茶社的朋友表演茶艺、传播茶道……诸多事情,她都快乐地计划着,目的只有一个:向普通大众传播茶艺、茶道和茶文化。

  

 

今年国庆节,由省靖中88级同学共同创办的茶社——草木轩开张了。茶社没有什么盈利项目,主要作为同学们聚会聊天的场所。草木轩一楼有茶桌茶盘,有与武夷山茶相关的各种工艺品,还有同学们赠与茶社的纪念品和收藏品。其中,由同学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二所副总工程师宋征宇赠送的一件“载人飞船返回舱”模型尤其引人注目。二楼书案、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再加上宽大的木桌木椅,实在是一个同学聚会聊天的好地方。尽管88级的40多位同学大部分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只要回靖,联系了同学,都会相约到草木轩坐坐,喝喝茶,谈天说地,同学之间的感情似乎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浓厚。

 

同学们集资办的茶社,总得要有人管理啊,于是大家一致推选在靖工作的同学徐苏红担任顾问,因为她爱喝茶、会品茶,是评茶员、国家评茶师(一级)、高级茶艺师,同时还是国家评茶师考评员及茶艺师考评员,曾多次担任有关评茶及茶艺专业资格认定的考评工作,由她来打理茶社再好不过了。徐苏红乐呵呵地应承了下来,这位爽朗热忱、精通茶道的音乐老师,终于可以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了。

 

评茶员是一种什么职业呢?记者搜索百度后得知,评茶员是指经过国家认证的、以评茶为职业的人员。同时,评茶员也是一种职业名称。按照《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评茶员有5个等级,分别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

 

评茶员、评茶师是上世纪50年代后才出现的职业职称。徐苏红介绍,在那之前,每年为新茶定质定价,全凭行内评茶高手做主。后来,国家为了规范茶叶市场,不仅出台了评茶员考核制度,还就全国六大名茶分别制定了详细、科学的评价细则和体系。“所以说,评价一杯茶的等次,不仅有观感和口感的直观感受,还有数十条细致的数据标准。”她说。

 

徐苏红也曾走过大大小小很多茶馆,感觉茶馆大多还是以营利性质为主,卖茶人与喝茶人,都没有真正沉浸到茶文化中,于是,她想着,以草木轩茶社为起点,把喜欢和精通茶文化的人聚集到一起,在品茶中提高鉴赏能力,在交流中增长知识。

 

 

徐苏红爱茶的故事,说来话长。1972年,刚满两岁的徐苏红和全家人一起,随军到了父亲所在的部队。部队在福建省武夷山,在那里工作多年的父亲和本地人一样,爱喝茶,爱喝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人们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最末,可武夷山的居民,家家户户有茶盘,每天的生活是围绕茶展开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走进哪家,寒暄后坐下,端起茶杯茶碗,喝口茶,再说话……武夷山人爱茶就能到这种地步!”徐苏红说。

 

上学后,徐苏红放学回家,渴极了,端起父亲的茶杯就喝,可那滋味儿,真是苦。可是,喝着喝着,徐苏红却对茶上了瘾,“先是苦,后来越喝越有味道,渐渐离不开茶。父亲下乡到茶农家去时,偶尔会带上我。我就能看到茶农们采茶、摊晾、摇青、揉捻、烘干……虽然不懂,只是觉得好玩,但那些情景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难以忘却。

 

徐苏红13岁那年,她的父亲转业回靖,一家人又回到故乡。徐苏红却哭着不肯回来,她回忆说:“一个人小时候生活在哪里,他的故乡就在哪里。对这句话我有深切的感受。我在武夷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太留恋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茶、那里的玩伴了!回到靖江后的最初几年,无论生活、上学,我都非常不适应。”但是还好,每年都有上好的新茶,由父亲的老战友源源不断地从武夷山寄来,徐苏红和哥哥,从来没有离开过大红袍和正山小种浓香的包围。

 

1999年,离开福建16年后,徐苏红因一次旅游的机会,再次回到武夷山。她和同学、老师拥抱一起,共叙别情。2003年后,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徐苏红回武夷山的步伐,她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在空气清新、风景秀美的武夷山度过的。那一年,她的同学们正在筹划创办一所民办职业中专,因为学校开设了“茶艺”专业,同学必须学习茶艺茶道,争取考到“评茶员、国家评茶师、高级茶艺师”等职业和职称,一向爱茶的徐苏红闲着也是闲着,便跟着学起来,还学得欲罢不能,还学出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了国家评茶师(一级)、高级茶艺师。“其实我是有私心的。因为要考证,我有理由每年寒暑假都回武夷山。每年八月,正是新茶出山的时候,借着学茶艺,我可以喝到很多新茶,那种感觉太幸福了!”她说。

 

喝新茶,也有很多门道。今天的评茶师依然承担着为产茶企业每年新茶定质定价的任务,徐苏红经常和几位评茶师一起,喝茶、斗茶。她介绍,斗茶始于唐代,当时称为“茗战”,后于宋代盛行,称为“斗茶”。斗茶最初见于以出产贡茶而闻名的福建建州茶乡,是一项在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的比赛活动,具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颇有趣味性。她说,参与斗茶的人,献出各自制作的新茶,冲泡后轮流品尝,根据茶叶的色泽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经过集体品评,评出优劣。“斗茶,其实是品茶,是交流,大家没有‘斗’的心态,只有品好茶、喝新茶的喜悦。”她说。

 

考证的时候,徐苏红学习的知识中包括了中国六大名茶,但她却认为,任何一个人,对于六大名茶知识中的一种,能做到完全通透,那都是非常不易的,因为茶文化太博大精深,任何一种茶,都值得人们穷尽一生去研究探索。

 

 

喝茶,也是缘分。”徐苏红说。

 

就像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世上也没有相同味道的一杯茶。因为气候、阳光、雨水、湿度、温度的不同,不同的年份里,同一株茶树上产出的茶叶,都会有很大的口味差别。加上后道对茶叶的晾青、烘焙、冲泡等等,形成了每一杯茶独一无二的特性。

 

一个品茶人对一杯茶是充满期待的,期待与一杯上等的好茶相逢。一个职业评茶师,往往知道一泡有问题的茶,失败的原因来自哪一道工序,同样的道理,一泡好茶,在我们味蕾里,就能知道它的来龙去脉,能品味到它在阳光雨露下生长、在茶农手中摇青、在炉火上烘焙的历程。”徐苏红说,每个人喝茶的口味感觉千差万别,喝茶的时间不同,味蕾的体验也会不同,上午、下午和晚上人的味蕾感觉灵敏度不一样,喝茶喝出的滋味也就不一样……这么多因素左右着一杯茶的味道,谁说与一杯好茶相遇,不是一种缘分呢!

 

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杯浓似生活,第二杯甜如爱情,第三杯淡若微风。徐苏红说她的人生,也在茶里。人到中年,终于能够暂时抛开忙碌,躲在茶室,或独自,或与三五好友,泡一壶茶,闻香,品味,在淡淡的茶香里微笑……多么像茶的苦尽甘来,多么像茶的“淡若微风”!

 

草木轩,意思就是指“”。人在草木中,心随自然行,这也是徐苏红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随心而动,不强求,不后悔,就是徐苏红茶里的人生态度。

 

渐渐的,有人来找徐苏红讨论茶艺。她有位同学在新加坡,向别人介绍草木轩后,吸引了一家叫童梦培训公司的注意,这家公司在新加坡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非常希望能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茶文化,于是联系到了徐苏红……

 

连外国人都在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学习茶道和茶艺,我们中国人,更要为弘扬茶文化出份力了!”徐苏红又是一串爽朗的笑声,双手熟练地洁器,纳茶,候水,淋杯,候汤,冲茶,淋罐,烫杯,洒茶……琥珀色的大红袍,香气四溢,在草木轩里弥漫开来!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
靖江青年鞠杰五年自编自导自演三部微电影
  图为鞠杰(右)正在与朋友商量拍摄事宜。靖江网